帝秦设计师 第187节

  李念回忆了下上次讲说的内容,随后道:“回陛下,杨坚是一位很有为的明君,其取代北周后,先后攻灭西梁、南陈,使分裂多年的华夏重归一统,在对内治理上,其设五省六曹制,这个制度在后来被改为三省六部制。”

  始皇帝在称帝时对大秦进行的官制改革便参考了三省六部制。

  “对地方进行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为为州、县两级,并采用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一些郡县或撤销、或合并,裁汰了大量不必要的官吏,大为节省朝廷支出。”

  “其还安抚岭南、修大兴城、设科举、整顿吏治、修订《开皇律》。”

  “当然,杨坚所设的科举和后世科举并不一样,在当时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毕竟那时仍是世家门阀天下,能参与科举者要么本就是世家门阀中人,要么和世家门阀有关,普通人连读书识字都不可能,又何谈去参与杨坚所设的科举?”

  “但这终归是一个好的开头,若没有这个开头,又何谈后来?”

  “不过在后世时,有些人将杨坚这个功劳给安到了其子杨广身上。”

  明明是杨坚在隋朝设的科举,可某些人偏只认为是杨广之功,实则就算是杨广之功,隋时的科举也没那么有用,依旧是世家门阀的掌中玩物,一般人根本参加不了。

  说杨广是因开设科举引来世家门阀忌惮,被门阀激烈反抗,破坏阻挠杨广的各种大计,死命给伟大的广神拖后腿,才导致广神大业不成,大隋二世而亡……

  这属实是太过看重了隋时科举的影响,隋的科举几乎给世家门阀包圆了,世家门阀又怎会因科举而反对杨广?

  “杨坚还实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以此清查天下户口,好征收赋税。”

  “‘大索貌阅’即是让官吏根据相貌检查户口,以防有百姓隐漏户口。而‘输籍定样’便是以百姓三百到五百家为一团,根据定样标准划分户等上下,并以此定下徭役赋税。”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可谓隋能得以兴盛之基,因其清查出了大量隐藏人口,大大增加了大隋朝廷赋税!”

  “在武功方面,杨坚也多有功绩,对内攻灭西梁、南陈、安抚岭南,使华夏一统,对外分裂突厥,使吐谷浑、契丹、等族或归附,或遣使朝贡。”

  始皇帝等人只静静听着,并不评说,李念也继续道:“杨坚登基即位之后,文治武功皆为不错,隋在杨坚二十多年治理下达到了一个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这并不只是杨坚的功劳,还有北周打下的基础,只是杨坚将北周的基础给发挥得很好。

  李念的话也让始皇帝等更加好奇。

  既然杨坚将隋给治理出了“开皇之治”这等盛世,那隋究竟是怎么二世而亡的?

  大秦虽在胡亥手中二世而亡,但始皇帝留给胡亥的大秦本身问题就不少,可不像隋是一个盛世王朝!

  问题肯定是出在杨坚的继任者身上,也就是李念这小子提到的那个“杨广”。

  但这杨广得有多生猛,才能把盛世大一统的隋给搞崩?

  始皇帝心中想着,这杨广兴许是一位比他家胡亥还生猛的“豪杰”!

  只听李念又讲道:“杨坚在政治军事上几乎没有缺陷,但他最大的问题是没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人。”

  “这个问题大到让隋由盛转衰,并迅速崩毁!而杨坚所选择的这位继承人,便是其嫡次子杨广!”

  听到李念所言,始皇心中暗道一声“果然!”,又是一个没选择好继承人,导致王朝崩灭的帝王。

  他莫名生出一种和杨坚感同身受的感觉。

  但实际上,隋这个没选择好继承人的问题比大秦更严重,大秦还是比不了的。

  大秦崩亡,能给胡亥分锅,但始皇帝的锅明显更大,大秦的许多问题是从他那时就有,可隋会崩灭,无疑是杨广的锅更大。

  听李念说杨广是嫡次子,冯去疾问道:“那杨广是嫡次子,莫非其上还有一嫡长子,为何不是长子继位,而是这杨广?”

  难道嫡长子夭折了,所以杨坚才选择了杨广这个嫡次子?

  李念笑道:“在杨广之前,杨坚还有一嫡长子杨勇,其并未夭折,在开皇元年便被立为太子,只是其太子之位后来被杨坚废去。而杨勇会被废去太子之位和杨广有很大关系!”

  “这两位皆是杨坚的皇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所生,而杨坚虽是一位明君,但据某些传闻,其甚爱独孤伽罗,甚至有些惧内。”

  皇帝是情种就不是好事,如果还惧内,更是雪上加霜,除非是光武帝刘秀这种气运之子。

  都不必李念讲,始皇等人已经能想到后续的发展过程:

  无非是这位独孤皇后喜欢次子,不喜长子,让杨坚废了长子太子位,立了次子。

  李念道:“独孤皇后在十四岁时嫁与十七岁的杨坚,是一对少年夫妻,她陪杨坚度过了很多艰险,因此杨坚对其十分爱戴,独孤皇后也是隋朝最能影响杨坚决定之人。”

  “独孤皇后为杨坚生下五儿五女,嫡长子杨勇、嫡次子杨广,以及杨俊、杨秀、杨谅三位。独孤皇后能影响杨坚决定,如果能得到独孤皇后认可,那基本也等同于得到了杨坚认可!”

  始皇帝面色古怪道:“那杨广走的便是独孤皇后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其实在大秦也有人走过,正是始皇帝的老爹,其依照吕不韦之言走华阳夫人路线,成功被立为大秦储君。

  若异人不走华阳夫人路线,说不定华夏的历史路线都会发生改变。

  李念点头道:“正是!”

  “独孤皇后崇尚节俭,且厌恶男子三妻四妾,认为男子一生当衷情其妻,据说她在世时,连杨坚都不敢光明正大的纳妃。”

  “而杨勇却和他的母后正好相反,既喜奢华享乐,又非常好色,纳了许多妾侍。”

  这杨勇的名字是真没取错,是真的勇,还很无智,知道自家母后不喜欢什么,就偏和母后对着来。

  母后您崇尚节俭,我就奢侈享乐,母后您不喜男人三妻四妾,我就纳很多美女妾侍……

  这是专往独孤皇后的雷区踩,不被炸死才怪!

  “除此外,杨勇还不喜他的太子妃,反倒对一云昭训宠爱有加,同与之生下三子。而太子妃是独孤皇后和杨坚挑给杨勇的,杨勇不宠正妻,反倒宠一妾侍,自然会引得独孤皇后不满。”

  太子妃是独孤皇后和杨坚挑给杨勇,也代表这名儿媳得到了两人认可,杨勇不宠太子妃,其实也是在打独孤皇后和杨坚的脸。

  你杨勇什么意思,本宫和你父皇给你挑的媳妇,你不满意,偏要去宠一妾侍?

  是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可以不听父母话了?

  “但就算在此时,独孤皇后虽对杨勇有所不满,却未彻底转化为厌弃。可偏偏不巧的是,太子妃因杨勇宠爱云昭训不宠爱她,给气出了病,死了!”

  杨勇也是点背,独孤皇后本就对他厌恶,现在太子妃还死了,独孤皇后对这位长子的观感必然会迅速恶化。

  “而在这时,杨勇又干了件蠢事,在太子妃死后,他立即让云昭训代太子妃主持太子宫。”

第351章 广神的“丰功伟绩”

  始皇等人只感这杨勇是真的勇,就是脑子不太好,就算你宠爱那云昭训,也不要如此着急。

  正妻刚死,你就迫不及待将妾侍扶正,你父皇母后会怎么想?

  必会认为是你杨勇为了让云昭训上位而害死了正妻!

  杨勇的作为已经不是踩独孤皇后的雷区,而是在独孤皇后的雷区中使劲蹦迪。

  独孤皇后也没客气,对这位长子狠狠出以重拳!

  “在这些作为后,杨勇终于让独孤皇后对其厌弃,与杨勇一比,其弟杨广便相当聪明。知晓自家母后崇尚节俭,那他也节俭,自家母后不喜男子三妻四妾,那他便不纳姬妾,只和他的正妃萧妃厮守。”

  从这看,这杨广还是挺聪明识时务的主。

  那这厮是怎么在登基即位后,把隋给整崩了的?

  实际上,广神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佳,但没人会认为他傻。

  他要是傻点,说不定隋还不会那么快灭亡,傻子干坏事的破坏力远不如聪明人干坏事。

  “兄弟二人两种不同的表现,显然杨广所为更符合独孤皇后心意。”

  “独孤皇后对杨广大加赞赏,萌生出废黜杨勇而立杨广之意,她的态度自然影响到了杨坚,使杨坚恶杨勇而喜杨广。”

  “杨勇察觉到父皇母后对他的态度变化,对此感到害怕,可他又想不出办法解决,整日生活在惶恐担忧中,加之看到弟弟杨广受父皇母后喜爱,心里难免有怨气。”

  “然后,杨勇又犯了一个错!”

  杨勇可谓是一步错步步错,偏偏他还想不到好办法解决,那就很要命了。

  “对是否废黜杨勇太子之位,杨坚虽受独孤皇后影响,却并未那么快下定主意,可杨勇在心里有怨气时,常出口埋怨!”

  对普通人来说,心里有怨气埋怨两句不是啥大错,可杨勇是太子,并非普通人。

  “杨勇怨父皇母后偏心,怨弟弟杨广心思险恶,这些埋怨自然被传到杨坚和独孤皇后耳中,让杨坚和独孤皇后对其更为不喜。”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你虽为太子,但还不是皇帝,在你父皇我面前依旧是臣,不管我给你什么,你都得心甘情愿接受,居然还敢有怨言,那等你登基后,还得了?

  “于是,杨勇被拉下了马,杨坚由此改立嫡次子杨广为太子。”

  “在杨勇被废的过程中,还有一位大隋重臣起了重要作用。”

  “此人名为‘杨素’,深得杨坚器重,然杨素与杨广交好,杨坚曾派杨素去观察杨勇,杨素却故意激怒杨勇,使杨勇说出抱怨之言。”

  “杨勇在被废去太子之位后,觉得自己罪不至此,屡屡想求见杨坚,曾情急之下爬到树上,大声呼喊,希望杨坚听到后可以见他。”

  “但这也被杨素拦下,杨素向杨坚进言杨勇已疯,使杨勇未能得见杨坚。”

  这也是父子不沟通所导致的,很多皇帝和太子的问题都是因为父子二人不直接沟通交流,才使得父子有隔阂,给了他人可趁之机。

  “再说那杨广,在扳倒杨勇,自己被立为太子后,杨广在初时还和他未成太子前一样,节俭英明,孝顺宽仁,不好女色,但等杨坚身体渐衰,杨广在朝中的权力日渐强盛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仁寿二年,独孤皇后去世,在其去世后,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美姿色,受杨坚宠爱。此时杨坚已年过六十,身体渐弱,仁寿四年,也即杨广被立为太子的第四年,杨坚患病住于仁寿宫。”

  “杨坚召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入宫侍疾,并召杨广入居大宝殿。”

  “杨广考虑杨坚可能突然去世,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于是写了封信向杨素请教。”

  “杨素给了杨广回信,然后这件事便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送信的人把回信送到了杨坚寝宫,杨坚看后大怒。”

  这很容易理解,朕还没死,你这个太子跟重臣串通想干嘛?

  等你们串通好了,是不是朕就算本来不会死,也得被你们弄死?

  李念继续道:“杨坚的愤怒可以理解,但此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应当未让杨坚生出废去杨广太子之位的想法,可天亮后又发生了一件事!”

  “宣华夫人平旦出更衣,杨广见之姿容甚美,欲强逼宣华夫人与之媾和……”

  尽管对杨广可能在登基即位后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有预料,但真听到时,始皇帝等人还是觉得有些惊讶。

  宣华夫人可是他父皇的嫔妃,这厮居然要强行睡他爹的女人,而且还是在他爹还活着的情况下。

  这家伙是忍了那么多年,终于忍不住要暴露他真正的本性了,根本不是什么圣明太子,而是一头狂野的欲兽。

  尤其杨广的欲望还被强行压抑了多年,一旦被释放出来,只会更加强烈。

  “宣华夫人并未从了杨广,从杨广那脱身后,回到杨坚居所。

  杨坚见宣华夫人神色有异,问其缘由,宣华夫人如实相告。

  杨坚大怒,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

  听到这,始皇帝摇头道:“杨广敢如此肆无忌惮,必是已有极大把握,杨坚纵使认清杨广面貌,也已无用!其言独孤皇后误他,实则其亦有责,其同为杨广表象所迷!”

  始皇帝会做出这个评价,是他从杨坚身上又看到了和他一样的共同点,在李念说的那个历史上,他也被胡亥以表象迷惑。

  李念道:“如陛下所言,杨坚虽知杨广真貌,却晚矣。杨坚叫来柳述、元岩,让其等召杨勇进宫,却为杨素杨广所知。”

  “杨广假传杨坚旨意逮捕柳述、元岩,并调来东宫将士宿卫仁寿宫,禁止出入,令右庶子张衡入仁寿宫侍候杨坚。不久,杨坚驾崩!”

  虽短短几句话,但其中透露出的信息令众人深思:这杨坚死得估计不正常,极可能是杨广主动“帮”了他的老父皇一把。

  皇位就那么一个,杨坚不走,杨广怎么进步?

  何况这对父子到此时已彻底撕破脸皮,要是让杨坚活着出去,死的那就是杨广。

  父子俩只能有一人活着。

  “杨坚在位二十三年,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史称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很有为的帝王,其一生最大的错莫过于立杨广为太子,也正是这个错让他的大隋二世崩灭。”

  “头上没有母后,现在又没了父皇,整个大隋再无人能约束杨广,于是乎,杨广开始放飞自我!”

  “早些年因为要讨好独孤皇后和杨坚,杨广过得相当压抑,而压得越狠,反弹也越厉害!”

首节上一节187/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