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谢恩后,除吕雉保持平静外,吕家人都激动地高兴起身。
公子高此刻和刚才的李念一脸懵,啥?父皇突然就将一女子许给他了?听那意思,此女还将是他的王后?
这么草率就定下他的正妻王后,纵使是父皇亲自下令,事已成定局,但公子高心中仍有些不爽。
不过在看到吕雉的文静清丽的容貌后,公子高又觉得娶一个民间女子为妻,好像也不是不行……
且听父皇话里隐约透露出的意思,这女子似乎不仅美丽,还颇有能耐,他娶回去或许不是祸,反而是天大的福气。
刘季听到嬴政赐婚于吕雉和公子高后,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在咸阳城外见到的那美丽女子终究是嫁与他人为妻。
第154章 大典留影,今朝得满
吕雉入咸阳,嬴政原本是想将之配给他那位好大儿扶苏为正妻,以吕雉来弥补扶苏的性格缺陷。
可嬴政又想到李念讲说吕雉历史时,讲过的吕雉那种种“光辉”事迹,嬴政果断决定不能让吕雉配扶苏。
扶苏若是日后成为储君,再在他死后登基成帝,那吕雉不就成了皇后?
到时,要是扶苏压不住吕雉,让吕雉在大秦成为“吕后”,临朝称制,屠戮大秦功臣,残杀大秦宗室……
光是一想,嬴政就觉得这种可能性不仅有,还非常大,扶苏是历史上的失败者,可吕雉却是青史留名的第一位皇后。
至于让吕雉嫁给李念,嬴政压根儿就没在生出过这个念头,李念有且仅能娶他的女儿,其他宗室女都不可娶,唯有他的女儿。
若没有合适的女儿可出嫁,那就让李念再熬个几年,反正这小子在后世都熬到二十六了,也不差那几年,绝不可能让李念娶他人之女!
但吕雉不能嫁扶苏,不能嫁李念,却可以嫁给其他儿子,嬴政在众多儿子中一看,正巧看到公子高尚未有正妻。
而据李念讲说的历史中,胡亥残杀诸位兄弟时,公子高为保护家人不遭胡亥毒手,遂自杀,这不正好是适合吕雉的夫君?
吕雉会变成吕后,还非常凶残,甚至开创出人彘这种残酷的手段,有不小的原因在刘季身上。
刘季的贪花好色、有了新人忘旧人,让吕雉很没有安全感。
且刘季一度还想废掉与吕雉之子刘盈,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这让吕雉更没安全感。
因为刘盈一旦被废,刘季下一步就要废她,立戚夫人为后。
即使刘季顾念旧情,只废了刘盈的太子位,没废她,但等刘季死后,刘如意登基为帝,其会如何对她?
以戚夫人平常对她的态度,其子为帝,又会如何对她?
刘季虽能成大业,对妻子却着实不算好,而公子高正好不同,一个害怕连累家人,能下决心一死保全家人的人,对妻子大概率也不会差,正好适配于吕雉。
而吕雉在政治上的才能手段,又正好能辅佐公子高治理地方,甚至日后公子高被分封到海外后,能助公子高治理好一国。
至于到了海外,吕雉是否会强势干政,主掌一国,公子高却被架空成一无权之君,嬴政未太在意,儿子都这么没出息,那他还能怎么办?
儿媳行那就让儿媳上,他难以管到那么远!
此外,让吕雉嫁给公子高,也是嬴政对公子高一种变相的补偿,他这个儿子在自杀前,说的是为他陪葬,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
尽管这些历史应当不会再发生,可嬴政还是想给被胡亥、赵高残杀的子女们一点补偿,包括他那位侄子婴。
设宗人府,令公子婴为宗正,让其掌管大秦宗室之事,便是他对公子婴的补偿。
他这位侄子什么坏事没干,反而为大秦除了赵高这奸臣,最终却不得不代表大秦向叛军投降,还死于项羽屠刀之下。
吕雉嫁给公子高,对吕雉好,对公子高也好,就以天下论,对整个大秦和天下都好,唯独对刘季不太友好,受伤的只有老刘。
尽管早就知道嬴政要将吕雉嫁给公子高,但李念还是看了眼刘季,心道:‘邦哥,你老婆没了!’
嬴政又颁布了数条政令:大秦将统一文字,将统一语言,将统一钱币,统一度量衡,统一历法……
但统一钱币和度量衡,即日便可具体施行,文字和语言,嬴政却未说清要用何种文字和语言,也未说要在何时执行。
因文字和语言得等天下贤才入咸阳后,和李念一同修改完成。
想到文字,嬴政想起一件李念说过让他很郁闷的事,大秦以小篆为天下文,然小篆推行却并不利,最终流行的却是隶书。
盖因隶书更便于书写,而且美观好看,他所认为更优美的小篆自然而然被淘汰。
历法也依旧沿用当今大秦所用的颛顼历。
提到用统一的历法时,嬴政特意看了眼李念,李念说的可用于辅助耕种的新历尚未制出。
李念给出的解释是他还不了解这时代气候,无法定下其中的节气,需收集更多的信息。
称帝大典的正式事项至此已近乎结束,嬴政对群臣道:“大秦能有今日,非朕一人之功,亦仗朝中诸公用心,在外将士用命。”
“无诸公,无诸将,无诸民,朕与大秦都不当有今。”
“今为吉日,为朕之盛事,亦为大秦之盛事,为诸公诸将之盛事,为天下万民之盛事。若不能将此盛事记传于后世,必为憾!”
“李念有一物可将朕与诸公记之传于后世。李念!”
嬴政唤了一声,李念立即应道:“臣在!”
“你来安排。”
这是他的称帝大典,此生唯有的一次,怎可不与他的大臣、他的大将合照,将此情此景给永久记下,传于后世?
之所以这些经典的历史场面,不常安排画师来记录,是因画师技术再高,也无法很快绘出这么多人。
且总不能在画师作画的时候,让皇帝和大臣站在那一直不动,等到画完吧?
所以就算安排了画师,也只能画出大典的一部分场景,而无法将之全程细细记录。
然而如今有了李念的手机则不同,可以先将场景拍下来,再让画师慢慢画。
李念道:“遵旨!”
他心中也非常兴奋,这可是要给始皇和大秦开朝众臣众将留影,甚至还有大汉开国天团,可惜张良和项羽已死,无法记录其中。
众人此时也总算知道,原来那李念一直在以那奇物记录他们,幸亏他们见李念将那奇物朝向他们时,没做出不得体之举,否则若给记录下来,传于后世给子孙后辈看到……
李念首先安排的是始皇同大秦众臣众将合照,始皇立于中间,王绾、王翦这一文一武和始皇保持一定距离分站于其左右,其他文臣武将再分别站于王绾、王翦侧方或身后。
这便是大秦开朝天团,许多都是青史留名之人:文有李斯、冯劫、王绾,武有王翦、王贲、蒙恬……
众人都精气神十足,随始皇庄重肃穆地看向前方,仿佛在始皇带领下,要走上一条未知的前路,去往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
给众臣众将拍摄结束后,是诸位公子、始皇的后妃女儿及大秦宗室,诸位秦公子和秦公主随在始皇身后,之后才是后妃、大秦宗室。
见李念拿着手机对着他们,嬴舜英好奇地看着他,相比于初次知道李念是谁时的害羞,少女此刻显得大方了不少,只是当李念注意到她,冲她笑着点了点头时,少女又赶忙低下头去。
接着是嬴政邀请来咸阳观礼的刘季等人,也是李念早就在期待的一幕,这可是秦皇汉高同框啊,还有吕后、萧相、兵仙……
嬴政也很懂,有意将刘季和萧何安排在他身后。
大汉开国之君和大汉开国第一功臣又如何,还不是要位居其后,来观礼他的称帝大典,天下间还有能比这更能满足他虚荣心的?
李念将秦皇和汉高站在一起的场景拍了下来,虽不知未来如何,但今朝却是美满!
第155章 大赦天下,邯郸囚徒
在咸阳王宫称帝大典举行时,天下各处也在因先前便发出的政令发生着种种转变。
赵地,邯郸最大的一座囚狱中,天刚亮,但狱中许多囚徒早已醒来,实在睡不着啊。
今天是十二月初一,按前些时日那些狱吏所言,今日便是那秦王称帝之日,将在今天大赦天下,以修改后的秦律重新论定他们的罪过,而按那新修订的秦律,他们将以无罪被赦免。
为让他们了解新修订的秦律,狱吏每日都会来和他们宣讲一遍,讲述现在的秦律和过往秦律的不同之处。
虽不知那些狱吏为何要给他们讲的这么清楚,直接放了他们不就好了,但为了能顺利被赦免,他们还是老实听了进去。
这一听不得了,那新秦律不仅废除了诸多酷刑,更是削减了过重的刑罚,原来秦律中该被罚的一些罪,如今都不再是罪,不需罚。
原本的秦律是什么样?
就算老老实实窝在家种地,也依旧会有各种罪名找上门,遭遇各种的惩罚,小到罚款,大到服徭役、处以酷刑。
因为这秦律制定出来的目的就是为震慑恐吓百姓,使民生畏,以及让百姓犯罪,如此才好让百姓罚款、服徭役、与官府为奴。
可以说在原来的秦律下想不犯罪都难,犯罪才是常态,不犯罪才有问题。真以为秦人都喜欢军功爵制上战场?
许多秦卒都是给逼的,他们触犯了秦律,交不起那高额的罚款,不得已只能上战场卖命减刑。
秦律和军功爵制是配套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秦军事征战服务,因此等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军功爵制失效,秦律自然也快速为天下人包括秦人所厌恨。
六国皆灭,他们触犯了秦律后,已经没法再通过军功来减除身上的刑罚,那就要么交高额罚款,要么被处以酷刑,要么服许久的徭役。
而罚款交不起,酷刑不想受,徭役又太久太苦,怎能不怨恨?
但现在修订过的秦律里,许多囚徒曾犯的那点事不再为罪,自然也就无须有惩罚,只是不知那些狱吏说的是真是假?
“当”的一声响,众多囚徒立刻精神一振,看往一个方向,那里是这座监狱唯一的出口,每当这“当”声响起,那些狱吏便会下来。
“哐当”的狱门打开声传来,光亮随之从外透进,三名狱吏在二十多名狱卒护卫下,来到狱中。
扫了眼脸上满是紧张、忐忑的囚徒,其中一狱吏拿出一卷竹简,朗声宣读道:“圣上有令,犯如下罪行者,今日可赦:”
狱吏又念了一遍他们这些日子早已听得耳熟的律令和罪行,念完后才进入正题,开始念起了将获得赦免的囚徒。
“经查验,本狱可赦者如下,清河乡旺,因邻家盗窃未予揭举,于十月初七入狱……”
狱吏诵念着一个又一个囚徒的名字,听到他们名字的囚徒无不露出了欣喜的表情,他们将被赦免!
念完,狱吏将竹简合上,笑着对众囚徒道:“诸位能得赦免,皆为圣上之德,望诸位出去后好生做人,莫要在此再见诸位。诸位家人已在外等候,且行!”
听到狱吏的话后,这些赵人囚徒都神色复杂,对那位秦王的观感也更加复杂……
秦和他们赵人有大仇,长平一战,那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距今虽已过去了近四十年,可谁没听祖辈讲过那一战的惨烈,近乎家家缟素,都有亲人牺牲。
七年前,秦彻底灭了他们国,他们更是因在那严苛的秦法下被抓进了这服徭役。
那时,他们恨不得那秦王早年被打死在邯郸,可今日又是那位秦王赦免了他们,放他们出狱。
狱卒将关押那些要被释放囚徒的囚牢打开,一名名囚徒沉默地从中走出,委实不知该恨还是该谢那位秦王。
应当恨,毕竟是秦将白起杀死了他们的长辈,也是秦攻破了他们的国,也是秦律害他们入狱。
在竹简上按上指印后,每一名囚徒都领到了一枚赦免竹简,当走出囚狱时,许多囚徒看到他们家人早等候在外,这些赵地的汉子忍不住当场恸哭起来。
这时,一须发皆白的老妇跪下,朝着西南方向叩首,“谢大王恩典,谢大王恩典!”
“媪!”
一名刚被释放的赵人囚徒赶紧扶住老妇,谢那秦王做甚?
正是他才害他们成了这样!
但这名赵人囚徒还未将母亲扶起,又有赵人跪下,朝西南方叩拜,谢秦王恩典,就像多米诺骨牌一般,让更多赵人叩拜。
看到这一幕,纵有赵人不愿叩拜,在家人带动下,也只能无奈地跪地叩首。
带囚徒们出狱的狱吏看到这种情况,提醒道:“大王于今日称皇帝,诸位当称‘陛下’、‘圣上’!”
在囚狱外的赵人遂改了称呼,“谢陛下恩典!谢陛下恩典!”,尽管秦与赵仇恨不浅,但今时那位秦王愿赦免他们亲人,依旧让一些赵人心生感激。
赵人囚徒和家人一边往家赶,一边和家人讲起他们为何会得赦免,自然要提到秦律的改变,一些聪明的赵人囚徒反应过来,原来狱吏每日给他们讲现在的秦律和过往的秦律不同之处,原因在此。
不得不说这种手段相当高明,既通过赦免他们彰显了那位秦王的仁德,让他们念那位秦王的好,还让他们将修订后的秦律传播开,且以他们的事迹亲身说法,更能让其他人记忆深刻:原来秦律在这些放地方改了,以后都不算犯法了!
邯郸作为曾经赵国的国都,比一般城池更繁华,但就算如此,也不对劲,现在时间尚早,城中不该有这么多人,且这些人似乎都在朝一个地方过去,似是那里有什么在吸引他们。
莫非又和那秦王今日称皇帝有关?
一些入狱太早,今日才得赦免的赵人囚徒不知发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