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又有众多官员支持李念之策,纵有官员觉得不应该赐给那些平民姓氏,见此大势,也知除非陛下不愿,否则不可阻。
但陛下会阻止吗?
嬴政问李念道:“你以为当如何定姓立氏?”
其实嬴政知道李念想怎么定姓立氏,但众臣不知,故有此一问。
李念道:“臣以为定姓立氏于民而言,还是过于麻烦,不若只定其等姓,以姓加名为姓名,陛下以为如何?”
这小子果然把氏给抹了,只留姓和名,不过若按这小子的想法,那他岂不是应当叫作“嬴政”?
淳于越这时起身反驳道:“陛下,不可!自古以来,便有姓有氏有名,岂可将氏抹去,只留姓和名?此于礼不合,于祖不合!李尚书之策看似可治天下,却违祖背礼,反会使天下动乱。”
后世姓和氏都融为一体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人们终归是更愿接受更简便的事物,而非复杂。
像现在这时候的姓氏分离,还有名和字,记是能记住,但对一般人来说,确实也很复杂,如项羽,项氏,姬姓,名籍,字羽。
某动漫中认为高月是姬氏一族传人,拥有延续千年姬姓尊贵家族的血脉,其实按历史,项少羽也是。
嬴政也知姓氏合一是大势,拍板决定道:“朕以为李念所言有理,国务省以此相议。淳于卿所言也甚为有理,然民姓氏均无,祖于何处,礼于何方?”
嬴政直接堵了淳于越的嘴,民众连姓氏都没有,你讲什么违祖背礼?你说违祖背礼,那也得先有东西可违背。
嬴政心中还有个更大胆的想法在此时未说,在听了李念提议的定姓立氏后,他想将整个天下的姓氏也统一了,由他为天下之表率,将嬴姓赵氏合一,统一为“嬴”姓。
但此法一出,必会招致反对,这可跟对天下民众定姓立氏不同,那些贵族真的有姓有氏,要强迫他们放弃姓或者氏,纵使他可强令推行,也会使这些人心中不满。
‘若为李念所说历史上的那个朕,恐怕已经下了令吧!’
嬴政在心中暗道,那个历史上的他太急了,他不可重蹈覆辙。
此事也定下后,嬴政又问李念道:“可还有?”
李念正色道:“有,臣认为可单独设水军或海军,将水军从众军中独立出来,成立海军学校,我大秦未来百年内,甚至百年后的诸多利益都将需海军,其之重要性不会下于陆军,甚犹有过之!”
说到此处,李念向嬴政行礼恭请道:“陛下,请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呈于诸位!”
嬴政自无不许,下令道:“将地球仪、世界地图拿来!”
很快,众臣便看到一颗大版地球仪和一张大版世界地图被侍卫们抬进殿内,比他们以前看到过的那颗地球仪可大多了。
第161章 带大秦诸公开眼看世界
这大版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是嬴政命人仿制的,李念原来制作的地球仪和地图太小,不太好让众人一起观看,如今这多好看清。
扶苏等诸位公子虽听说过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但见却是首次,都新奇地看向这两物。
只看到大秦在地图上仅很小一片,大秦外还有诸多的地方,远比大秦广袤,都不由惊讶,再联想起曾听闻过的一件事,以及昨日父皇将他们分封到各地为王,父皇莫非真要将他们分封于海外?
如果真是这样,对他们倒是件好事,留在大秦,他们兄弟中只有一人能登上那至高无上之位,可其他人又岂会甘心居于人下,当个宗室安分守己过一生?
若真被分封到海外,他们人人都是王,就算名义上还得尊奉在大秦的那位兄弟为皇,但在自己地盘上,他们就是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是宁愿在大秦当一辈子被严防死守的宗室,还是去海外当一个土皇帝,如何抉择,对这些大秦公子而言,并不难。
现在的问题只有海外环境条件如何?
若不太差,过去做个王也挺好!
这下总算全明白了父皇的心思,将他们分封各地,不仅是要让他们为大秦镇守偏远之地,依他们治理地方的成果来选拔储君,也是让他们积累治理地方的经验,好为以后海外封王做准备。
众臣看到地图上那蓝蓝一片、远胜过陆地的海洋,立刻便懂了李念提出要单独设海军、建海军学校的用意。
海洋超过陆地太多,且有些地方陆路不好走,走海路却很方便,像那地图上写着什么“戎洲”的地方,从陆地几乎无法到达,只有飞或者从海上过去。
一些大臣发现了上次看的那颗地球仪上,这片地方标注的不是戎洲,而是什么“大洋洲”,如今改了称谓。
看到“戎洲”一词,了解阴阳家学说的大臣已反应过来,此为阴阳家邹衍的大九州说。
再看那地图上,果然还标有大九州说的其他八洲:神洲、阳洲、翼洲、合洲、柱洲、玄洲、迎洲、薄洲。
这是嬴政要求改的,用后世那些西方人命名的洲陆算怎么回事,这世界的未来必将由华夏文明为主导,当然要用华夏的命名方式。
李念向嬴政行礼道:“陛下,请恕臣失礼!”
嬴政知道李念要做什么,点头道:“无妨,且讲!”
李念走到大版世界地图前,一旁有内侍立刻给他递上一根长长的细木棍。
木棍执在手中,李念点了点地图上的大片海洋,道:“依此图,想必诸位已看出海军之重要,我们这个世界,海洋占七成,而陆地仅有三成。”
“无论是想和异域诸国争锋,还是开疆拓土,都绕不开海洋,必须保证我们在海上具有足够的力量,因而一只强大的海军必不可少。”
“有人可能会想,我们安心守好自己这块地方就好,大秦乃天朝上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其他地方虽比大秦广袤,但都是些蛮荒之地,土壤贫瘠,物产稀少,不值一瞥……”
“与其费心费力成立海军,从这些海外之地获取利益,还不如治理好大秦,我大秦可做到自给自足,岂需蛮夷之地?这种思想,可谓大错特错,这些海外之地不仅不贫瘠,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大秦。”
说“大错特错”时,李念刻意加重了语气!
不能再让这世界的华夏产生“我们是天朝上国,其他地方都是蛮荒贫瘠之地”的想法,否则只在这片土地上一直轮回反复,现在再多么朝前,也终会被其他人给赶上。
领先数千年却被别人数百年超过,不是更可惜可叹?
即使以大秦现有技术无法统治全球,但也得播下未来的种子,让人们知晓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土地不比大秦差,才能刺激他们开拓进取,而非顽固保守。
李念用木棍指了指地图上一处被标注为“瀛洲列岛”的地方,这也是嬴政取的名,足可见嬴政对这地方也有很深的执念。
其实李念是不太想将脚盆称为“瀛洲”的,但想到这地方以后大概率要被大秦纳入版图,觉得也行,毕竟都成自家地盘了。
“‘瀛洲’,诸位想必不陌生,为东海仙山,与方丈、蓬莱为传说中三仙岛,但这个瀛洲肯定不是传说中的仙岛,其上没有仙人,也无不死药。”
“这地方条件不算好,每年都会遭遇台风,台风就是‘八风’。偶尔还会遇到地动,不过上面有银矿,其可开采的银达八十万吨。”
听到李念话后,众臣忙在心中换算,八十万斤银,那是多少两?
很快,众臣便换算出来了,一千二百八十万两,那得多少银啊,尽管大秦现在主要用的是铜,但谁会嫌弃银多呢?
换算出结果后,众臣呼吸都急促了几分,如果真有这么多银,在日后若用银来制作钱币,那就是海量的钱,他们活个十几辈子也未必能见到这么多。
众臣目光紧紧盯在李念木棍所指的那个地方,这个比大秦小的地方,要真有那么多银,大秦一定要想办法将之夺过来。
这时代的大多数大秦重臣可没什么要对蛮夷怀以仁德,施行仁政的念头,奉行的是若真有好东西,那大秦一定要弄到。
李念道:“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此处银矿的储量并不怎么排得上号,但它距离我大秦近,且开采方便,提取容易!”
一千二百八十万两的银都排不上号,还有储量更多的银矿,诸多大臣的目光更为热切,包括诸位大秦公子,这都可是钱啊。
李念将木棍移到地图上另一个地方,爆出一个惊人大料:“这里有一处银矿,其可开采的银达一亿斤银。”
这下连嬴政脸上都浮现起一抹惊色,一亿斤银,能将整个咸阳王宫用银重铸一遍了吧?
这么多银要是能运回来,那整个大秦不将立刻变得无比富庶?
从此凡我大秦子民将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过上富足的生活。
嬴政和大秦众臣都生出这个念头,但马上又觉得似乎有哪不对……
大九州说也是一位大大提过的意见,觉得可以采纳就用了:对应就是百度搜来的,神洲(中华)、戎洲(东南亚大部分以及大洋洲)、阳洲(印度次大陆)、翼洲(中亚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合洲(非洲)、柱洲(欧洲)、玄洲(北美)、迎洲(中南美)、薄洲(南极)。
第162章 我大秦难道非得天独厚之地?
没等他们自己想通,李念马上告诉了他们是哪里不对,将众臣心中才生出的那点狂热给按了下去。
他道:“陛下和诸位,银子虽多,却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即使运回了这么多银,并不会使大秦立刻富强,使大秦人人能吃上饭,穿上衣。”
众臣的狂热顿时退去,都是聪明人,立刻便明白过来,如果世上没制作出足够的衣,没种出足够的粮,手中有银子也不能怎么样,总不能饿了吃银子,冷了穿银子吧。
但听到这么巨量的银子,确实令人心动,众人生出的这种狂热在某个西方国家也发生过。
这个国家曾掠取了大量白银,以为可靠着银子国富民强,长盛不衰,却反而事与愿违,最终衰败。
因为这个国家没有从突然有矿的狂热中清醒,以为手里有银子,那便不需自己进行生产,只要从他国购买各种东西即可,反正爷们儿有钱,就是豪横。
海量的银子也确实让那个国家豪盛了一时,但国家没有自己的产业,人人不事生产,看似强盛豪富,实则只是虚假的繁荣,而虚假终究会在某一日被真实戳穿。
完全不如华夏古人想的通透,“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而不是“手中有钱,心里不慌”,除非钱能直接吃穿。
“而且,就算想从这里取回银子,也得靠海军。”
众人这时才注意李念所指的地方是地图右下,与大秦隔了老远,跨越了好多个好多个大秦的海域。
陆路就不能走?
怀着这想法,众人再仔细一看地图,若要从陆路过去,那绕的路比从海上走还要更远,且那陆路似乎也不是完全相连,在神洲和那玄洲之间有间隙。
在这地图上看只是一小小间隙,可放在实际上,恐怕将是极宽的一道海峡,并且陆路还有山脉、河流、沼泽、密林等等,如果真要从陆路过去,真正要走的距离远比从地图上看到的更远。
如果真想拿到那地方的亿斤银子,要么飞过去,要么就得从海上,这李念所说不假。
众臣开始认真思考李念所说独立设海军、建海军学校的提议,若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这等优质的资源,且这些地方从海上更好过去,还真得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大秦众臣很明白一件事,这些地方的优质资源,他们若不去取,那么就会被其他国家取走,让别人取走,很可能会用来在日后祸害自己,那当然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妙。
‘这李念说未来百年内、乃至百年后的诸多利益都将需海军,并非虚言,而是实话。尝闻古之贤人可预百年事,以为夸大,这李念或许便是传闻中古之贤人!’许多大臣心中暗暗想到。
李念用木棍又点了点右下角的迎洲,道:“此地铁矿亦非常丰富,世界储量在前的几大铁矿,这里便有好几个,其中储量第一的铁矿也在这,铁矿石储量有数百万亿斤。”
听得众臣呼吸在此急促起来,这个数字可比银还大还多,同时他们心中也生出一个想法:我大秦难道真不是天朝上国,得天独厚?怎么听着这个叫“迎洲”的地方才是真天独厚啊!
李念不知他们在想什么,用木棍圈了圈玄洲和迎洲:“不仅是银矿,还有许多其他资源,如我大秦所没有的作物:土豆、番薯、番茄、玉米、木薯、金鸡纳树、橡胶树……”
提到土豆,李念想起他从现代带过来的土豆,在前段时日问询过咸阳当地多位经验老道的农人后,李念决定等来年春天时再种。
对李念一连提到好几种众臣从没听过的作物,众臣在心中猜着:土豆应是一种菽,玉米应是像玉一般的米,橡胶树、番薯、木薯、番茄猜不出为何物,金鸡纳树,好古怪的名字。
李念道:“土豆、玉米、番薯和木薯皆为农作物,可为主食,其等产量不俗,对种植条件也要求不高,干旱、寒冷、缺水之地亦可种。”
以李念对大秦现在气候和环境的了解,土豆、玉米、番薯、木薯绝对能在大秦种植,他并未提具体产量,只说了一句“产量不俗”。
这些后世的高产作物之所以产量高,是因经过了一代代选育,以及化肥的使用,若真去往美洲,那带回来的是古早品种,产量达不到后世那么高。
“番茄是一种蔬菜,亦可当水果食用,金鸡纳树的树皮则是一种药,对疟寒疾有特效。”
听到这,许多大臣目光都严肃认真起来,疟寒疾可是出了名的难治之疾,每年因此而死之人不少,一直未有特别有效的药物。
可今日这位却说那金鸡纳树的树皮可治疟寒疾,若为真,能活多少条人命?
不仅如此,那南方瘴气常会引发疟寒疾,也即是说若得此物,岂不是再无惧瘴气,可大力开垦南方之地。
南方那丰美肥沃的土地,早就有人想要开发了,然无赖南方多瘴气,入则生病,且难治,遂一直搁置在那。
但如果能解决那瘴气之毒,不就可大规模开垦南方,以南方的水土之丰美,定会化为大秦的鱼米之乡。
注意到众臣目光变化,李念特意补了一句,道:“不仅金鸡纳树树皮对治疗疟寒疾有效,草蒿亦可治疗疟寒疾,效果不比金鸡纳树树皮差。”
要尽快将可用于这个时代的一些医学知识教给这时代的医者,不知那些医者什么时候能到咸阳?
嬴政已经下了令召集医者入咸阳,可这件事并不是这么好做:不仅是因此时的医者稀少,更要考虑到将这么多医者召来咸阳,各地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缺乏医者,但随时可能又会有人生病,总不能为了召集医者,而不顾各地病患死活。
因此,根据李念的提议,是先考察了解各地医疗情况,从中选出一批确定有医术的医者到咸阳。
听到李念的话,淳于越笑道:“无妨,无妨,若都有效,那就都取回来便是!”
其他大臣也点头,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金鸡纳树和草蒿都要,一样不行,还能用另一样,稳妥!
李念继续道:“那橡胶树则是日后我大秦发展会用到之物,此物颇为重要!”
除非大秦发展走上另一条不同的文明路线,否则不可能避开石油、橡胶等物,但有他在,估计这世界的大秦走不出另一条路线,会走上和他所来自后世一样的科技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