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80节

第163章 食人生番

  听了李念话后,众臣那种大秦并非整个世界最物产丰富之地的想法更加重了。

  那能产出亿两银之处在别地,那整个世界排在前列的铁矿也在别地,这么多有用的作物还在别地。

  难怪这李念说这些地方不仅不贫瘠,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大秦,是真的胜过啊。

  李念将木棍移动到戎洲,继续讲解道:“此处亦有世界排名前列的铁矿,且为超大型富铁矿,更便于开采提炼。”

  李念提的自然是位于澳大利亚的哈默斯利铁矿。

  众臣虽不知这铁矿究竟有多香,但“世界排名前列”、“超大型富铁矿”这两个名词已经吸引住了他们。

  拿下,拿下,必须拿下,这等好东西,自当为我大秦掌握!

  而且,一些有远见的大臣已能预料到铜的时代必将过去,将迎来用铁的时代。

  日后的兵器甲胄都将以铁打造,铁将是整个国家的重要资源,现在谁能掌握这些巨量的铁矿,谁就将握住未来的先机。

  他们不主动去掌握,难道要让其落入番邦异族之手,让那些番邦异族在未来用这些铁矿炼出的铁打造成武器,来攻伐他们?

  李念将木棍又移到左下角的合洲,道:“此处有一座巨大的金矿,此中之‘金’为真正的‘黄金’,其中至少可开采出一亿斤黄金。”

  南非兰德金矿于1866年发现,已130多年了,已开出黄金达3.5万吨,换算后,以大秦的斤论,足有1.38亿斤黄金。

  又是一个劲爆的消息,比先前的银矿、铁矿更爆。

  这可是黄金,真正的金子,一亿多斤真金显然比一亿斤银更惊人。

  但为何又不在大秦,又是在别的地方?

  看那位置,又是个从陆路不好过去之处,还是得从海路过去。

  就算为了这么多金子,也得把海军建起来,还得搞得强强的。

  其实,神洲的资源也不算差,但李念是故意这么给众臣介绍世界上的资源。

  这样才好让他们明白天外有天,地外有地,不再局限在“吾为天朝上国,不屑鸟外界莽荒”的思想中。

  怎么样,这么多铁子、银子、金子,想要不?

  想要就给我去开拓进取,给我狠狠地去开发,让你们的脚步走遍整个世界,将华夏的影响力播撒于全球!

  嬴政和大秦众臣确实心动了,但和某个国家不同,并未被这巨量的金子给迷了眼,仍保持着清醒的理智。

  不能光介绍远方的好处,还要让他们明白近处也有好地方。

  李念点了点神洲与戎洲交接的那片区域:“此地也有一座储量巨大的矿,亦为世界前列,不仅有金矿,更有铜矿和铁矿。”

  “且由于环境气候等因素,此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亦是非常丰富,若于此地种植稻谷,可一年收割三次。”

  “这片地区还有独特的稻种,高产、早熟、耐旱,即使随意耕种,不悉心灌溉照顾,任稻谷自然生长,也能收成不少。”

  又是个好地方啊,他们在看到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时已经知道在大秦外的好地方很多,可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随李念逐一介绍世界各地的情况,这个认识在众臣心中越发加重,都是好地方,好多好东西,要是能为大秦所有多好?

  此时,那怕再愚笨的人,也明白了李念是何意,目的就是引起他们的对外开拓发展的兴趣,同意独设海军。

  可不得不说,李念的计划成功了,成功引发了众臣的兴趣,六国之外,天下如此之大,还有这等广袤之地等待去征服探索。

  但他们也生出了许多问题,如王翦此时便好奇问道:“这些地区亦有国邦?”

  在先前嬴政拿出地球给他们看时,就已告诉过他们外边天地有不同于大秦的国邦,有着其他不同与华夏的民族,但陛下明显也是听这位说的,哪有这位知道的多。

  故而,王翦才作此问,其他大臣也将目光落到李念身上,都带着满满的好奇,想知外域那些邦国如何,住的是什么民,他们长什么模样,有没有《山海经》说的君子国、小人国、大人国?

  先从哪讲起呢?

  李念看了眼世界地图,决定先从在地图上被称为“玄洲”和“迎洲”的北美洲、南美洲讲起。

  “这些地方亦有人居住,亦有国邦,但各处并不相同,如这玄洲、迎洲,其上生活之人皮肤略带黄色或浅棕色,头发黑而平顺,颧骨突出,和北方胡人有些相似。”

  “其等亦有文明,但相比于我大秦依旧颇为落后,其等虽也会用铜器,更多是用石器,更不懂冶铁。”

  听到这,许多大臣微微颔首,若日后大秦登陆那玄洲、迎洲,一群还在用石器的土著,如何能挡大秦虎狼之师?

  同时,有大臣也在惋叹,如此好的土地,这么丰富的资源,这些人却不知利用起来,空有宝山而不会用啊。

  “其等并没有如大秦一般统一天下的国家,而是以各自城邦为国,即一座城便是一个国,一个王朝。国家由祭司和王公贵族治理,国王世袭,掌管礼仪,规定农事日期。”

  “平民为普通农人和工匠,在平民外还有奴隶,一般来自于各城邦交战时俘获的战俘、罪犯和欠债偿还不上之人。”

  那对大秦更构不成威胁了,六国尚且不能齐心抗秦,这一个个的城邦,心思会更各异,更难整合力量对抗大秦。

  到时,大秦若要入主这两洲之地,不过是将吞灭六国之旧事在这些异邦诸国身上再重演一遍罢了,远交近攻,分而破之。

  这玄洲和迎洲的外邦也不怎么样啊,这么多城邦各自为政,就没人生出过将之一统的心思?

  不对,不一统才是最好的,对大秦更有利!

  “除了这些较有文明的人外,此二洲还存有一些原始部落,这些部落文明不足,风俗也颇为原始野蛮,说是茹毛饮血并不为过。”

  后世的南美洲都有食人族的传闻,在大秦这个时代,只怕是更加原始野蛮。

  李念特地补了一句:“他们真的吃人!”

  虽说大秦原来也有烹人这条,但这通常只是一种处置罪人的方法,并不会烹了然后真吃。

  骤然听到玄洲和迎洲真有部落吃人,许多大臣还是有些惊讶:这两地方真有食人生番?

第164章 野蛮到淳于越都直摇头

  这么好的地方,却让如此愚昧落后的人占据,简直是暴殄天物,此处合该为大秦所取,该我大秦享用才对!

  就算觉得对蛮夷该施点仁政的淳于越也不想为这些食人生番说话。

  茹毛饮血,食人,如此野蛮愚昧,与禽兽何异?

  甚至在淳于越想法中,大秦日后若真去了那迎洲,还挺好,那并非侵略、并非抢占别人的土地,而是文明在驱除野蛮愚昧,是将迎洲从茹毛饮血的食人生番手中解救出来。

  虽说淳于越这帮子儒生老想着复周礼,搞分封,但有时思想也不乏先进性,不像后来的诸多儒生,对国内同胞重拳出击,对胡人异族宽宏仁厚。

  李念继续道:“相比于玄洲,迎洲有世界上第二大长河,且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就是……”

  为让众臣更容易理解,李念琢磨了下,才道:“常年气候炎热,但雨量充沛,几乎每天都会有雨的密林,此中飞禽走兽极多,花草树木极盛。”

  天天下雨,还气候炎热,这种地方岂不是又潮湿又闷热,外加花草树木茂盛、飞禽走兽多,岂不是虫豸瘴气比南方更盛?

  “方才我说那种植稻谷一年可收割三次之处便是同样之地。迎洲资源丰富,在此居住的人无须辛苦耕种,便能获得足够食物活下去。”

  “但也有缺点,大片土地位于热带,大部分地区为丛林、山地,宜于聚居之地甚少,因此可分散形成许多部落,却很难聚而为一国。”

  “若有部族想一统其他部族建国,其他部族打不过,大不了往密林中一钻就完事。且因获取食物过于容易,使得此处之人颇为懒惰,偏安于现状,不想改变。”

  虽说欧洲殖民者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若不是他们打破了美洲封闭的环境,以当地土著的水平,尤其南美洲,估计过个一万年,也还是在热带雨林里刨食,不会有太多进步。

  没办法,他们生存实在太容易,每日睡醒了往林子一钻就是满满的食物,等吃饱了又睡,睡饱了又吃,即使其他部族的敌人来了,还有密林可藏身防御。

  且其他部族征伐他们干什么,抢林中的野果子,还是抢狩猎地盘?

  果子多不胜数,地盘更是地广人稀,几乎没啥必要争夺。

  没有生存的危机,那还进步个什么劲儿?

  进步不就是为了吃饱喝好,现在已经吃饱喝好,没得必要再向前进。

  听了李念之言,众臣心中也生出一个念头,看来这迎洲也不全是好处,也有坏处,果然世间万物都不曾完满,有优必有缺。

  如果未来大秦进入迎洲,恐怕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当地土著问题,而是环境气候问题,一群慵懒不知前进的土著还没有迎洲气候和地理环境给大秦造成的困难多。

  稍微讲完迎洲和玄洲的情况,李念将木棍再次移动到戎洲,道:“戎洲情况和迎洲有些类似,并无统一之国邦,仅有当地部族,但外貌上,和玄洲、迎洲之人有别。”

  “居于戎洲之人外貌并非统一,而有多种,其中主要的一种肤色为深褐色,脸部短宽,前额宽大,卷发,面部毛发发达。”

  仅是从李念言语中,众人已明白这戎洲之人和他们不同,不像玄洲和迎洲之人。

  外貌特征上有明显差别,那要治理此地,比治理外貌上没有太大差别的地方显然更难。

  毕竟一眼就可看出你和我们长得不一样,我们不是同一族人,而“非我族内,其心必异”这句话早就有了。

  李念继续道:“戎洲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降雨量适中,虽大部分土地不适合于种植,但草原、草地覆盖广泛,却十分适于放牧。”

  “因而戎洲之人以放牧、打猎和采集为生,他们的文明十分落后,逐水草而居,当某地不再适合放牧后,便会迁移。”

  但这时候的澳大利亚没有牛羊,也没有后世泛滥成灾的兔子,所以土著们放牧的是什么玩意儿?

  正是在后世数量达数千万的袋鼠。

  据说袋鼠肉带一股很重的尿骚味,可对这时代的澳洲土著而言,没有牛羊,连兔子都没有,能吃袋鼠就不错了,难不成去烧烤澳洲的辣条?

  “戎洲之人风俗也和大秦不同,如男童在到达他们成年的年龄时,需举行成丁礼。”

  听起来不就是大秦的冠礼嘛,但这异邦蛮夷会如何举行他们的冠礼,众臣无不好奇。

  只听李念道:“成丁礼大致有如下几步,割礼、文身……”

  提到割礼,李念顿了下,然后才讲了一遍,众人听得脸色古怪,心道果然是异邦蛮夷。

  “文身则是在身上刺刻图案,他们的刺刻并非墨刑,而是尖利的贝壳有规则地在男童手、腿、脚、肩、背、胸等处割出伤口,并搽涂木炭粉,使伤口愈合时留下疤痕。”

  听完李念之后的讲述后,连淳于越都直摇头,野蛮,太野蛮了,相比之下,大秦的墨刑都不算回事。

  在这种文化风俗下,戎洲人还能生存延续下来,也真是厉害!

  难怪没有一个部族壮大到能吞并其他部族,统一为国家。

  能在这风俗下活下来就不错了,还想壮大?

  但也让众臣更加警惕,戎洲之人能使用这些野蛮残酷的风俗,其等本身必定也野蛮凶残无比,若大秦至戎洲,定不能大意。

  其实就这时代,澳大利亚的土著人绝对没多少,因为在1788年,带英第一次流放犯人到澳大利亚时,估算土著也才七十五万人,如今是两千年前,当地土著人数能有个十万就不错了。

  这么点土著分散在庞大的土地上,那才是真正的地广人稀,大秦若有人过去,会遭遇土著大规模抵抗的几率极小。

  李念也指出了这一点:“众位无须太过担心,戎洲地广人稀,土著并不多,以我估计,其等人丁恐不到十万。”

  多少?

  众人盯着戎洲,那地方比两个大秦还大吧,却只有不足十万人,那大秦过去,根本不是抢当地土著土地,而是本就为无主之地。

  最近看“通辽可汗”的奇葩小国视频,老有意思了,有兴趣的大大也可以去看看,哈哈哈。

第165章 历经三洲,终有国邦

  李念将木棍移动到合洲:“合洲和玄洲、迎洲、戎洲情况均不同,属于国家和原始部族共存。”

  众臣看过去,只见地图上属于合洲的那块,其上标注了一些国家名字,托勒密、迦太基、库施……但更多地方则无标注,显示这些地方皆无国建立。

  不容易啊,历经三洲之地,总算看到了一个有国家的洲了,众臣此刻满是好奇,应当和北方东胡、匈奴,西边的羌和大月氏,南边的越大有不同。

  首先还是介绍地理环境、气候和其地之人,李念道:“合洲之气候高温、少雨、干燥,以这条线呈南北对称,从这条线往南和往北而降低。”

  早就有人注意到地图上那些线了,却不知这些线是做什么用的,此刻听李念提起,似乎这些线有不小的用处。

  “尽管有所降低,但合洲绝大多数地方的气候都相当于咸阳春夏交接之时,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

  天气又热,还少雨干燥,这合洲怕不是常年大旱,难以种植作物哦,众人都在想这些,唯有公子胡亥脑回路清奇地问道:“岂不是那里之人常年无须着厚衣?”

  李念看向公子胡亥,他不知嬴政会怎么处理胡亥,但然就算嬴政要处置胡亥,人此时至少是公子。

首节上一节80/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