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82节

  原以为迎洲的食人生番已经很猛,戎洲成丁礼已经够野蛮,没想到合洲还有高手,淳于越摇头吐出一句话:“禽兽之行,何为人乎?”

  随即,淳于越又古怪道:“此洲有那埃及之国、迦太基之邦,却又有如此蛮夷,着实怪哉!”

  其实,李念说的强上鳄鱼这事源于后世,但那时都21世纪现代了,还发生这种事,可想而知此时的合洲绝对只有过之。

  李念继续道:“此地之民集迎、戎二洲之民之所长,其等不仅以禽兽为妻,更食人,有成丁之礼,且甚为懒惰,不喜洁净,因与禽兽相交,禽兽之疾或恐传于其。”

  此句话后,众人都生出一个念头:合洲这鸟地方的人是被神仙诅咒过吧,不然怎么会出现这么一群……不正常的人?

  愚昧野蛮,还懒,还身上可能带有从禽兽身上传来的疾病,那这些人还能有什么优点,对大秦又有什么用?

  大秦日后若是要去往合洲,又要怎么处理这些当地人,还要顾忌其等从禽兽身上传来的疾病。

  众人包括嬴政都思考起来,李念没继续讲说合洲之事,他将木棍移动到合洲东北,位于柱(欧洲)、阳(中亚)、合三洲交汇的冀洲。

  “此地为三洲交汇之所,不仅位置重要,此地亦有一物于我大秦未来百年、数百年都至为重要。此洲须尽量掌握在我大秦之手,不可使外人夺之!”

  大秦必将会走上以石油为能源这条道路,那么这片全球产油大区就最好掌握在大秦手里。

  这片地区自然是后世常年战火纷飞之处,鹰酱主要的搅屎地之一中东,其他地方可以稍微放放,但这块地,若有能力盘下来,还是得盘住。

  某些东西不太好写,很敏感,就算客观去写也不行。

第168章 冀洲之重

  众人的目光也随李念的木棍落在地图的那片区域上,那地方并不算大,但李念说的非常认真严肃,足可见此地在这位李尚书心中的重要性。

  李念道:“此地有一物,可称为‘石油’,亦可称‘石脂水’、‘地脂’、‘石漆’……石油此物,大秦上郡高奴县一带亦有,其可燃,即使置于水中亦可燃烧。”

  听到这,一位公子问道:“我大秦既有,何须再去此洲?”

  这问题一问出口,这位公子便知道他问了个愚蠢的问题。

  肯定是这地方的石油多啊,就算大秦也有石油,但用的时候,有别地的石油可用,当然是先用别地的更好。

  果不其然,李念的回答是:“此地石油储量极多,几为世界之最,远胜大秦,若能开采,可供大秦未来百年、数百年所需。此物是我大秦日后强盛所必须之物,诸多方面都将需要。”

  众人并不懂究竟有何妙用,需要用在哪些方面。

  不等他们问,李念主动又道:“此物将用于衣食住行各方面!”

  仅这一句话便让石油的重要性在众臣心中树立起来,但仍有不解,此物就算能变成衣服和食物,可跟住行又有何关系?

  嬴政却是想到李念曾给他看过的后世之景,那飞于天穹上的飞机,那在城市中穿梭的汽车,那航于无垠碧波的巨舟,可能便和这石油有关,甚至后世能发展到那等程度,造出这些奇物,也和此物相关。

  嬴政更是往深的一层想到,李念这小子来自的后世并非只有后世那华夏之国,亦有诸多国邦。

  这小子如今这般认真提及这石油,连之前提到那些金矿、银矿时,都没见这小子有这等表现……恐怕后世诸国也在争抢这石油。

  连后世诸国都在争抢,可见这石油绝对是顶尖的好东西,看来还真得如这小子所言,须尽量控制这方地区,只是这地方离大秦也一样不近,如今肯定是做不到,但这件事必须记下来。

  李念继续道:“此地亦有国邦,当地之人长相主要为高眉深目、鹰钩鼻、眼窝深、脸较长、须发浓密,气温炎热、干旱少雨、昼夜寒热差距极大,地势以高原、山地为主,虽有平原,但不多。”

  后世几大帝国都在这撞了一头包,没能实际控制下来,因为山地确实多,打不赢还不会钻山窝窝,等你放松警惕,再突然跳出来给你一梭子,反正咱光脚不怕穿鞋的,有本事就在这跟我耗啊。

  就算此时尚早,但大秦想控制此处也不容易,但这地方那丰厚的石油资源实在是不控制在自己手里,睡不着啊。

  想到后世某些事,李念特别叮嘱道:“此地有一族认为自己为上帝之选民,其他人皆为上帝弃民。上帝即是他们信仰的至高神灵,全知全能、开天辟地之主。”

  听到李念那句“认为自己为上帝之选民,其他人皆为上帝弃民”,众人已皱起眉头,好狂妄自大的民族,给自己脸上贴标签就算了,还贬低其他人。

  “他们认为他们这些上帝选民优于其他人,合该享受世间的一切,比如其等落难,我等若出手相助,其等不仅不会感恩,反会认为我等帮其等是应该的,是上帝的旨意。”

  “再比如其等若是流浪,我等给予其一块地居住,其等不会感激,反会嫌弃所予之地太小,向我等索求更多,甚至认为大秦这片土地本来就是他们的,进而驱逐大秦之民,广占地方。”

  众人也算是开了眼了,在场私人道德水平最高的淳于越忍不住道:“世间竟有如此不知廉耻之族,与禽兽何异?”

  虽说这个族似乎不野蛮不愚昧,但这种行为好像比野蛮愚昧更招人厌恶。

  太无耻了,而且这还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族,要是这帮人得了势,定会得志便猖狂,残杀其他人。

  若大秦日后遇上,对此族必须非常小心,不可为其所惑。

  一只不懂得感恩,反而认为别人之恩是应该的族,如一头喂不熟的禽兽,谁知在何时会反咬一口?

  “冀洲人口不少,据李某所闻,可能有千万之人,此地之国多受柱洲之国影响……”

  外域竟也有千万人,众臣也颇感讶异。

  一大臣看了看地图,抓住了李念话中一点,道:“先前讲说那埃及时,李尚书曾言那埃及托勒密为柱洲之人所建,此刻又言,莫非为同一国?”

  李念点头道:“确实为同一国,此国名为马其顿,在一百多年前,达至鼎盛,先后占领埃及全境,吞并波斯帝国,亚历山大麾下军队直达阳洲(印度)。”

  李念拿着木棍在地图上画,大致画出马其顿在一百多年前占领下的土地。

  看到李念所画出那疆域,嬴政和众臣无不目光一凝,这疆域面积是好几个大秦,且横跨柱、冀、合三洲之地。

  与之相比,大秦算什么?才统一个六国之地,连本洲都没能出得去,连跨洲帝国都算不上,有什么好值得骄傲自满的?

  虽然神洲这片地方着实有一点点大,且那马其顿正好邻近三洲交汇,所以才好同时横跨三洲之地,若将大秦放到那个位置,绝对不会逊色于那什子马其顿,更会胜之,但依旧让众臣有些挫败。

  但随即众臣胸中又燃起了熊熊火焰,异域国邦能如此,他等莫非就不能?

  定要完成比那马其顿更大的成就!

  在灭六国,一统天下后,不仅嬴政生出了懈怠的心理,大秦众臣其实也有,所以某些大臣退隐的退隐,跑路的跑路。

  毕竟目标已达成,而秦皇看着马上要变得不太好相处了,不抓紧机会跑路干啥?

  主动退隐还能在陛下那留一份情面,荣华不失。

  ‘陛下今日叫这位李尚书过来上朝,其意并非只是要其第一次参与朝会,与我等混个脸熟,还是要想通过李尚书告知我等……此番讲说实则为陛下之授意!’

  不排除众臣中有些不太机灵的,但大多都是聪明人,而聪明人向来喜欢多想,觉得自己想通了。

第169章 马其顿,亚历山大

  只是着难想象,那如今在地图上看起来并不算大的马其顿在昔日曾是一个跨洲大国。

  百年之前,还是惠文王时期吧?

  那时的大秦才在商君治国之策下逐渐从七国中脱颖而出,一步步积攒起统一天下的实力。

  见众臣对柱洲(欧洲)感兴趣,李念也就顺势讲了起来:“亚历山大便是马其顿百年前的君主,其也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其父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十六岁时便代父治理马其顿。在其父被刺杀后继位,年仅二十!”

  听着李念的讲说,嬴政总觉得有种莫名的既视感。

  不对,他虽在十三岁时为王,但那时主要的权力在吕不韦和母亲手中,他根本未亲政,直到他加冠礼成年后,才逐渐亲政掌权。

  从这方面来说,他好像不如这亚历山大,人十六岁时的的确确已经掌权了,可他那时还在憋着积蓄力量。

  “亚历山大继位后,迅速平定内乱,统一希腊全境,随后便开始率军征战其他土地。”

  “在此处,本有一国名为‘波斯帝国’,便是在同亚历山大的战争中,屡次被击败而致亡国,波斯国的领土大概在这一片。”

  李念用木棍在地图上圈了一片地区,众人看后,这个国比大秦还大啊,怕是有两个大秦。

  这么大的国,就被那什么亚历山大给灭了?

  就算那波斯国实力不行,但终究是灭了这么庞大一国。

  连王翦也认真起来,眼底闪现光芒,他选择继续留在大秦朝堂,果然没选错,异域外邦果然也有善战之人。

  可惜此亚历山大早已逝去,不能和其于战场上较量一番,如今他也已年迈,恐难再上战阵,不能再亲自和异国战将较量。

  不过,他不行,但还有人能代他去!

  最近,陛下让他教导一个孩子兵法,那孩子于兵法一道的天赋为他生平仅见,简直为战场领军而生,只要中途不折,必定会成为天下第一的统帅!

  纵使武安君复生,也未必能胜过长大的那个孩子,就是那孩子第一天便问了他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您如何看战场上的士卒?

  未来,那孩子将会以他王翦弟子的身份统帅秦军,所向披靡!

  李念并不知晓王翦在想啥,继续讲道:“亚历山大征战十三年,其打下了从这到这的疆域。”

  尽管已看过一次,但看到李念再次在地图上画出的马其顿国领土时,众人还是有一些敬叹的感觉。

  “亚历山大一度打到了阳洲,并占领了阳洲西北的这片地区,如果其再往东进,便将穿过西域,到达大秦。”

  说到这,李念看了看蒙恬,在某不知道何时还能更的动漫中,这位就曾和不知道是罗马,还是马其顿的士兵交战过。

  一公子好奇问道:“既如此,那亚历山大为何没有东至我大秦?”

  尉缭看了眼地图,解答道:“战线过长,即使一路以战养战,粮草不缺,可离他们原来的国太远了,而征战太久,士兵必然会思念家乡亲人。若不是在亚历山大带领下,其等一路得胜,这些士卒只怕早已叛变!”

  众臣点了点头,是啊,这战线太长了,在外征战数年不归,是个人都会思念家乡故土,也得亏亚历山大能一路获胜,使他们粮草女人等都不缺乏,否则早已哗变。

  这种情况,只有一直得胜方能维持,但若遇到一点不能解决的问题,便会迅速放大,那亚历山大大抵不是心甘情愿回去,而是被迫。

  李念道:“诚如尉侍郎所言,亚历山大虽有心继续东征,可其麾下士卒已无法忍受,阳洲的主要气候不同于他们来自之地,终年高温,旱雨季明显,雨季时降水量大,较为潮湿。”

  “这种环境下,最易生疾,瘟疫于亚历山大军中流行,加之常年在外思乡心切,亚历山大若只能率军踏上归途。”

  那公子又好奇问道:“若无这些问题,那亚历山大东征过来,又当如何?”

  虽只是个假设,却也引众人思考,那亚历山大倘若真打过来,会如何?

  会给当时的大秦,当时的诸国带来何种影响?

  其还能像征服那波斯国一样也征服华夏诸国吗?

  没想到在这时代,也有人问出了和后世网络上一样的问题,不过答案是显然的:亚历山大不可能击败处于战国时代的华夏诸国。

  王翦指出道:“那亚历山大不可能击败诸国,纵使一时能以出其不意的战法得占优势,也迅速会被察知,随后于战中被剿灭。”

  “一是其等非我族类,与我等外貌有差,一看便知为异邦之人,其以战养战那套不好使;二是亚历山大能率领多少军队过来?太多军队必不可能,其核心精锐定只有几万。”

  这点儿人过来,还想征服打了几百年的华夏诸国,就算那亚历山大是天降猛男,统兵能力极强,也不可能。

  王翦下结论道:“其若来,不过是重演昔年妇好之旧事!”

  众臣听得无不点头,那亚历山大猛归猛,但想要在这么长的战线下打败大秦等诸国,毫无可能。

  王翦的话也令众人想到了一件事,亚历山大领着一支军队,凿穿了整个冀洲,打到了阳洲。

  其就那么点军队,就算打赢了这些地方的人,也称不上征服和统一了吧,实现不了真正的统治吧?

  最多在亚历山大打败他们时,当地人会臣服于他们,可等亚历山大撤走后,还不得该干嘛干嘛?

  就这也叫征服,也叫占领?

  若按这种算法,那给王翦老将军一直同等规模的大秦军队,恐怕也能打出不下于那亚历山大的战果。

  如此想来,那亚历山大的疆土虽广,可真正能治理到的地方却不多,且诸地都慑于亚历山大之威之能,待其一死,定会各生异心。

  帝死,诸域叛!

  再看那地图上,如今不算大的马其顿疆域,众臣也明白过来,大概就是他们所想的那样,李尚书先前所言的那埃及托勒密为柱洲之人所建便是佐证。

  嬴政也想到了这点,心中爽了不少,那亚历山大的赫赫功绩让他也感到了压力,其比他更年轻执掌政权,其比他能征善战,让他感觉在同等年龄下,他比不过这亚历山大。

  可现在得出那亚历山大的功绩水分其实不少,那就舒服多了,而且那亚历山大已经死了,他却还在世,他要在功绩上远超过亚历山大!

  又一个目标在嬴政心里竖起,超过亚历山大!

  这也是李念讲说亚历山大大帝的主要原因,给始皇再多树点目标,不能让其再变成“无聊”之人。

第170章 马其顿已崩,罗马当立

首节上一节82/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