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83节

  可就算亚历山大的东征功绩有水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强人,能率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打穿这么多地方,将之征服,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甭管是不是真的统治占领了,但人确确实实打下来了啊,不过这些地方的人骨头是不是太软了点,这么愉快地就给亚历山大跪了?

  即使亚历山大领军作战很厉害,可这些地方的人委实也太不经打了些。

  但对大秦而言,这倒是个不错的消息。

  此地人骨头软,膝盖不够硬,他们能臣服于亚历山大,意味着也能臣服于大秦。

  如此才更方便大秦治理!

  李念点头道:“诚如王老将军所说,亚历山大若真东征至我大秦,其最多能依靠他们独特的战法在前期占得一定优势。”

  “在这个优势期内,他若征伐不下我大秦,之后便更不会有机会。而亚历山大能快速拿下我大秦吗?”

  无须其他人回答,李念自问又自答:“自是不能,我大秦可非他一路上击败的那些国家可比,一旦摸清楚他们的战法,他们的优势便会荡然无存,到时便是让其东征失败之时。”

  李念又讲到众臣所想到的那个点:“亚历山大能征服这么多土地,确实不凡,马其顿在他的带领下达到了疆域极盛之时。但,马其顿的疆域其实很虚……”

  一个“虚”字便将马其顿疆域的实质道了出来,虚而不实,是为征服而不为统治,并未实际控制,化为真正的领土。

  这让嬴政想到了大秦一统六国后的情况,若无李念指出,大秦也和这马其顿差不多。

  看似一统天下,实则大片的六国之地并未真为大秦控制,只是畏惧于他、畏惧于大秦,那些六国之民不得不暂且忍气臣服。

  可这种忍耐也是有限度的,等他一死或等忍耐到极限,便会爆发。

  在这方面上,他和这亚历山大竟也出奇的相似,同样是统一了大片土地,同样是使一个国家达到了强盛,同样在死后……

  好吧,在死后,他不如亚历山大,毕竟虽在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大片土地分崩,可至少还存在到了现在,然大秦在他死后没过几年就亡了。

  李念继续道:“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慑于亚历山大的个人威望,而归于马其顿疆域,并未真正控制,且其在生前没定好继任者。”

  听到李念这话,其他人没多少感觉,可坐在龙椅上的嬴政:“……”

  好家伙,连没定好继任者这点都一样,要不是这亚历山大是百多年前的人物,还是异国之人,嬴政都怀疑这是他异父异母的好兄弟。

  “亚历山大率军回归后不久便病逝,年仅三十三岁,在他死后,由于没定下合格的继任者,各地各部叛乱,继而发生一连串的战争。”

  这还是和那亚历山大有不同的,按李念所说的历史,他不算英年早逝。

  “历经二十多年争斗后,主要由三位胜利者瓜分了亚历山大所打下的庞大疆域,即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

  李念的木棍在地图上点了三个地方,看到李念所点之地,众人心中亦有唏嘘,亚历山大打下的疆土就这么被分割了。

  虽为异国君主,但那亚历山大的确称得上一位大帝,从其开始掌权到其死去,不过十七年,可其却完成了不得了的功业。

  这时,先前出声问石油问题的公子又问道:“亚历山大虽死,可其便无子承继其位?”

  听到这话,嬴政脸皮微动,朕真有这般愚蠢的儿子,真有这般不成器?

  难怪会被胡亥残杀殆尽,连点像样的反抗也没有。

  这问题还用问,想想也知道答案,就算那亚历山大有子嗣,肯定也先被解决了啊,否则其他人怎么占据大义?

  李念道:“有倒是有,但因亚历山大未指定继任之君,导致很多人都认为可在其中插上一手,谁也不服谁,从而发生了争斗。亚历山大之母、其妻子都遭杀身之祸。”

  这名公子本还想再问那是亚历山大之子,谁敢杀?

  可忽然,感到一股寒意落在身上,顺着感觉看去,他父皇正以冷淡的眼神看过来,让他将想要问的话又咽了回去。

  李念道:“亚历山大征服的土地尽管很虚,但他的确使许多国家受到了马其顿的影响。简单说,马其顿当时的语言、文字、风俗影响到了这些地区。”

  明白,相当于简要版的大秦“书同文、车同轨”,亚历山大的马其顿虽分崩,但影响却远。

  这让嬴政心中再次生出不服输的情绪,那亚历山大都能影响数洲之地,他的大秦同样也能。

  李念道:“除马其顿外,在柱洲还有其他国家,如这罗马,若大秦日后会入柱洲,其可能为我大秦大敌。”

  此言一出,引来了众臣的兴趣,因为这是李念头一次说某国会是大秦的大敌。

  李念很相信大秦如今的军事力量为全世界第一,能战胜当今任何一国,但也绝不可认为自己很强,就傲慢轻视其他人,尤其是正处于上升期的罗马。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王朝在其上升之时,各方面都不会太差。

  因为只有人心凝聚、行政能力高效、军队能征善战,才能使国家上升。

  “这罗马国此时被称为‘罗马共和国’,立国至今已有两百多年,也是一无君之国,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治理。”

  又是一无君之国,但先前已听闻过迦太基,众人对此也不怎么惊讶,只是对此国可能为大秦之敌感兴趣。

  “元老院自不用多说,部族会议和迦太基‘公民大会、百人会议’相仿,执政官和迦太基的‘苏菲特’不同,虽也是被选举而出,但这两名执政官掌管国内事物,可指挥军队作战,不过只能一年一任,且不得连任。”

  这罗马国的执政官比迦太基苏菲特好多了,可惜只有一年一任,若下一任执政官和上一任执政官的政令发生矛盾,岂不会使政令朝令而夕改?

  李念继续讲说道:“这罗马可能会成为大秦之敌,在于其正处于上升期,与大秦在得商君之后仿佛,国力正逐步强盛。”

  这一说,众臣立刻便懂了,这罗马就是一个柱洲版大秦。

  其国正蒸蒸日上,国力会逐步强大,而如今那马其顿正好处于衰弱期,这罗马可能会取代马其顿成为下一个柱洲强国。

  若真如此,大秦入此洲时,的确可能为大秦之敌!

  众臣的猜想没错,罗马确实取代了马其顿,成为一大强国,更为有趣的是罗马真的被汉朝人称为“大秦”。

  “罗马军队亦是不弱,有着相当严苛的军法,在军队之外,一名罗马青年即使犯大错,也经常罪不至死,但在军队中逃跑,偷窃,丢掉武器、盔甲,常会丢掉性命。”

  “如在战场上逃跑的人要被判死刑,执行时,长官会拿武器轻轻碰一下示意,然后其他士兵便可随意对此人加以任何刑罚。”

  “如果是一群人逃跑,那么这群人则抽签,十签中有一死签。”

  这其实比大秦的全诛要好点,但同样恐怖,且对军队造成的实际震慑效果更好。

  因为全诛会让人觉得已经走上了绝路,干脆不如将绝路走到底,直接反了,可这种十抽一看似有活下去的可能,但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抽到那个“一”呢?

  为了不抽签做那个倒霉鬼,反而会尽力拼杀到最后。

  听到这罗马国的军法,众人皆觉得此国确实可为大秦之敌,在如此军法之下,那罗马军至少在拼命方面不会下于大秦之军。

  且如今那罗马正处于上升期,国力在日日强盛,其军队也必然如其国一般渐而更强。

  王翦却听得眼中有光,如此之国,如此之军,也定有名将,希望能作为他或者说他那位弟子的对手。

第171章 阳洲之民甚为好驭

  李念讲完了罗马共和国,许多东西并不能讲,但也让众人意识到在那西方之地有一个叫“罗马”的国家正冉冉升起,若大秦日后要扬威于海外,大概率要和其相遇。

  讲说完柱洲,李念将木棍移动到离大秦最近的阳洲(印度)之上,那里也有一国,其名为“孔雀王朝”。

  李念道:“方才说亚历山大时,亚历山大曾东征至阳洲,并占领了阳洲西北这片地区,当地亦有国邦、亦有民,虽有人臣服于亚历山大,却也有人不愿臣服。”

  “这‘孔雀国’的开国之君便是后者,其见亚历山大入侵阳洲西北部,乘机起事,建立军队,与亚历山大军队交战。”

  “到亚历山大军队撤退后,其势已成,遂自立为王,攻灭当时阳洲北部的难陀王朝,立孔雀王朝,至今已有百余年,孔雀国在其孙阿育王手中才有现今之疆土。”

  众人看着地图,未想在离大秦不远的地方就有这等大一个国,从未听闻过此国,此国应当也未发现过他们。

  二者间定有什么阻隔,使得如此大的两片土地竟不相知。

  这只是众人从地图上看着不远,实则还远着呢,且这时代连青藏高原都不属于大秦,那更远了。

  李念继续道:“先已讲过,阳洲此地气候炎热,旱雨季明显,这使得阳洲的环境亦是非常优越,而凡环境太优,生存较易之处,当地之民常一般较为温顺。”

  这很容易理解,生存无忧,那么便难滋生危机警惕之心,长此以往,没有与他人相争搏杀之志,可不就是温顺。

  “一千多年前,在这片地区曾有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

  李念用棍子点了点大概是后世俄罗斯乌拉尔山脉的一片地方。

  “其等从原先放牧之地南下,进入到阳洲,与阳洲当地之民发生战争,将阳洲原本之民击败,为方便他们治理,减少当地之民反抗,他们建立了一种特别的制度。”

  “这种制度名为‘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数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达利特,婆罗门为最高一级种姓。”

  “阳洲此地大仙遍地,神灵众多,因此掌握神灵经义、负责对神灵祭祀尤为重要,拥有这方面权利的婆罗门自然为最高种姓,其人群主要为祭祀。”

  李念的话极为冒犯,什么叫“大仙遍地,神灵众多”,小小阳洲,能有多少神灵?

  “次者为刹帝利,其等主要为国王、官吏、武士,主掌军政,拥有征收赋税之权,负责保护婆罗门。”

  有大臣好奇问道:“此阳洲君王不为第一种姓,反倒为次等种姓,还要去保护那……婆罗门?”

  简直倒反天罡,君王不为最高种姓,反倒一群巫汉神婆为,君王和大臣还要保护他们。

  这世界绝对是颠了!

  这阳洲也是颠得厉害,他们那的君王就没有不满,肯让一群巫汉神婆骑在他们头上?

  李念点头道:“正是如此!阳洲之人十分尊崇神灵,主掌这一方面的祭祀自然拥有不小的权势不小。”

  “再次为吠舍,这一种姓者为农人、牧民、工匠、商人;更次者为首陀罗,其等为奴。”

  “各大种姓间,不仅身份地位严格区分,所能做的事亦被严格划分,如吠舍几乎只能为农人、工匠,首陀罗永远为奴。”

  这种划分从出身上就将地位和未来定得死死的,这种姓制度明显是针对阳洲那些本地人的,但本地人会接受这种制度?

  想到李念说过的“凡环境太优,生存较易之处,当地之民常更为温顺”,众人一下子就想通了,这阳洲本地人大概是真接受了。

  这般一想,众人脸色不由古怪,这阳洲当地人可真好……治理,大秦若日后进军阳洲,只需干翻那建立这种姓制度的人即可,反正阳洲本地人温顺如羊羔。

  不对,有人反应过来,李念才讲了四个种姓,他不是还提到了一个什么“达利特”?

  于是,有人提醒道:“李尚书还未言说那达利特之种姓!”

  李念笑道:“达利特其实不算在四大种姓中,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被当作是人,若说首陀罗还算人,其等便不是人。”

  “李某曾听一传闻,说那达利特走路要避着人,不可使自己的影子落于别人之身,更要带着扫帚,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

  这实在太离谱了,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

  但更离谱的是阳洲当地之民还能忍下去,他们就没有一点脾气,就不会起来反抗一下?

  这也太温顺了!

  统治这样一群人,设立种姓制度的那群外来者不会有负罪感吗?

  高种姓的雅利安人:嘿嘿,我们不仅不会有负罪感,还相当美滋滋,阳洲当地人统治起来实在太爽了,甚至他们还会自己瞧不起自己,主动维护种姓制度。

  根据后世的学者统计,阳洲这鸟地方尽管历史悠久,人口不少,却几乎没爆发过农民起义,依靠起义建立政权的农民起义更是没有。

  也即是说,阳洲当地之民几乎没反抗,忍受了种姓制度几千年!

  听完李念的介绍,众人先感慨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随后又想到这地方恐怕不太强。

  那外来者将阳洲之民驯服得太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国内统治稳定,可也使其等毫无血性,若有强敌自外而来,几乎不可能依靠这帮人去抵抗。

  而那些外来者也许祖辈很有血性,但在常年处在这样安逸优渥的环境中,恐怕也会被消磨殆尽了吧?

  且外来者能有多少?

  这般一想,这孔雀王国虽大,几乎独占一洲之地,却是个弱国,只要能将那些高种姓击败,便可轻松占领此地,甚至可能都不需要派多少军队,这明显是一块天大的肥肉。

  唯一的问题是阳洲和大秦究竟隔了什么,使彼此都没发现对方,这个阻隔大概率是高山、密林……

  李念在这时又道:“阳洲物产丰富,有多种于我大秦有用之物,其中一样名为‘棉花’,由其所制衣裘,可使人在寒冷环境下温暖如旧,若能得之,我大秦之民将不再畏天寒。”

第172章 大秦的周边

  可不仅是使大秦之民不再畏天寒那么简单,嬴政更想到,若有此棉花制成的衣物,将更能保障大秦军队的战斗力,征战一些秦军以往难占领之处。

  如北方那些寒冷之地,不是他的大军打不下,而是那里太冷根本不好驻军,可若得了这棉花,便可驻军,将之纳入大秦版图中。

首节上一节83/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