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耀国掀开帘子,望向窗外。雪中的天京江边码头,吊臂林立,蒸汽机喷吐着白烟,工人们已经休完了年假,又开始忙碌了。远处,一艘新下水的铁甲舰正缓缓驶入长江主航道,船艏的太平天国团龙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工业七成于英,电力一骑绝尘……”罗耀国喃喃自语,嘴角浮现一丝笑意,“再有十年,当可并驾齐驱。”
然而,他的笑容很快收敛,目光沉了下来。他转向王琰和马宝才,声音低沉而坚定:“然英夷岂会坐视?十年后必有一战,吾等当早备刀兵。”
王琰点头:“总理放心,海军已拟定十年扩军计划,新式铁甲舰、鱼雷艇、岸防炮台均在加紧建造。”
马宝才则皱眉道:“但英国造船厂也在加速,他们的‘阵风’级铁甲舰已试航成功,航速20.5节,比我们的‘飞鱼’级更快。”
罗耀国冷笑一声:“快又如何?我们的‘飞鱼二型’已改进球鼻艏和螺旋桨,理论极速22节,航程4500海里,足以横渡太平洋。咱们的万吨快速铁甲舰飞鹰号去年底就下水了,今年年内就会舾装完毕,开始海试。”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锋芒,“而且英国人的战舰再快,也快不过我们的决心。”
马车穿过天京城的主干道,街道两侧商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年味还没有散尽,新一年的忙碌就已经开始,商贩们吆喝着,孩童们则抓紧寒假最后的几天在追逐嬉戏,好一派繁荣景象。罗耀国望着这一切,心中既欣慰又紧迫。他知道,世界的新王正在崛起,而旧王必定会奋力一搏!
“宝才,”他忽然开口,“国防工业委员会要加快技术研发,尤其是蒸汽机和内燃机。若能造出万匹马力的三胀机,我们的战舰就能彻底压制英国。”
马宝才郑重应下:“是,总理。江南制造局已在法国工程师的协助下试制5000马力三胀机,下一步就是突破7500匹马力,万匹马力在五年内一定可以突破。”
罗耀国满意地点头,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雪越下越大,但天京城的灯火依旧明亮。他低声自语:“等英国人十艘‘阵风’都造得差不多了,我们的‘飞鹰’就该在海上跑出24节了。这场竞赛,我们不会输。”
马车驶入太平大学堂,校园内空寂无人,远远的只能听见长江涛声阵阵。寒假还没结束,师生们大多在家乡度假,只有几处研究所仍亮着灯火。
船舶研究所门前,校长翁同早已等候多时,见马车停下,连忙上前,呵着白气说道:“总理,灵能实验室成了!”
罗耀国大步迈下马车,风雪扑面而来,他却浑然不觉,目光直直望向站在研究所门口的张之洞。太平大学堂灵能实验室的这位主任,此刻一身工装,袖口沾满油污,显然刚从实验室出来。
“张南皮!”罗耀国朗声笑道,“听说你们搞定了蓄电池和电机?”
张之洞拱手行礼,脸颊因寒风而微红,低声道:“按您给的‘天外电机’仿制.直流电机的扭力抵得上五匹俊马。”
罗耀国哈哈大笑,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此功当刻碑江岸,让后世皆知你张南皮之名!”
法国专家洛梅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惊叹,口中说着生硬的汉语:“有张教授发明的电机,制造潜艇最大的瓶颈已经突破。只是这电池储能有限,在水中充电还是个难题。”
“用汽油机充电!”罗耀国斩钉截铁地说道。
翁同连忙接话:“德罗夏教授上月试制四冲程机,虽只1.5马力,但原理已通!”
洛梅闻言,眼睛就是一亮:“这下全都打通了!”
罗耀国满意地点头,转身对众人说道:“走,进去详谈。”
研究所内,一台巨大的铅酸电池组陈列在实验室中央,旁边是仿制成功的直流电机,铜线绕组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张之洞亲自演示,电机启动时发出低沉的嗡鸣,带动传动轴高速旋转。
“总理,”张之洞解释道,“此电机虽不及‘天外电机’精妙,但已远超当前各国水平。若配以新型铅酸电池,足以驱动小型潜艇。”
罗耀国仔细检查着电机结构,忽然问道:“潜艇设计如何?”
洛梅展开一张图纸,上面绘有一艘流线型潜艇,艇艏装有鱼雷发射管。他指着图纸说道:“此艇长15米,宽3米,排水量30吨,可载4人。水面可由汽油机驱动,而水下则由电机驱动,航速5节,续航力60海里。”
罗耀国沉吟片刻,问道:“若遇英国铁甲舰,如何应对?”
洛梅自信一笑:“可以潜行至敌舰附近,再发射鱼雷进行攻击。英舰再坚固,也防不住鱼雷从水下攻击。”
罗耀国眼中精光一闪,拍案道:“好!立即立项,先造两艘原型艇,代号‘海狼’!”
翁同笑道:“总理放心,太平大学堂全力支持。”
罗耀国环视众人,郑重说道:“此乃国之利器,务必严格保密!红色法兰西如果能在十年后拥有一支水下舰队,封锁英伦三岛都是有可能的!”
1873年春,大阪港。
海风呼啸之中,大久保利通紧抱着公文包,从英国商船的舷梯上走下。眼前景象让他眉头紧锁华租界的飞檐斗拱间,真约派大教堂的十字架高高耸立;另一边的英租界里边,来自印度的巡捕挥舞警棍,呵斥着衣衫褴褛的苦力。
“日本……怎会变成这样?”大久保喃喃自语。
山本权兵卫冷笑一声:“日本不一直都是这样?全世界都在进步,唯有我们停步不前。”
码头上,一队队身穿粗布和服的年轻女子低着头,默默排队登船。“她们是南洋姐,”山本权兵卫咬牙道:“被卖往海外妓院的贫家女,卖一次比一小包米还贱。第二次关原合战之前,还有德川幕府明文禁止,而如今.根本就没人会过问了!”
“第二次关原之战……”大久保苦涩地说道,“不过是将德川幕府换成了真约神道宫,可那些神棍心中,又何尝有日本?”
正说着,一个胡子拉碴的浪人突然撞了过来,硬塞给他们两张传单,还低声喊了一句:“为了日本!”
大久保展开一看,竟是“四民会”的传单,上面狂草书写着“推翻神道宫,建立共和国”的口号。
山本权兵卫嗤笑一声:“直接要共和,连天皇都不要了。”
大久保沉默良久,最终只是紧紧抱住怀中的公文包里面装着他和英国海军大臣签订的造舰合同,低声道:“没关系……只要‘大和号’和‘高丽号’两艘铁甲舰建成,一切都会好起来。”
两人穿过混乱的街道,走向市的造船厂。路上,他们看到英租界的酒吧里,醉醺醺的英国水手搂着日本妓女狂笑;华租界的商行门前,中国商人指挥苦力搬运货物,对路过的日本人视若无睹。
“半殖民地……”山本咬牙道,“连高丽都不如!”
大久保没有回答,只是加快了脚步.
两人终于登上了由市开往京都的火车。随着汽笛长鸣,火车缓缓启动,穿过这座畸形繁华的大阪城市。透过车窗,他们看到了昔日的大阪城,如今的真约神道宫总坛,金碧辉煌的殿宇在阳光下闪耀着扎眼的光芒。
突然,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出现在视野中。十六名巫女抬着一架鎏金大轿,轿帘低垂,四周簇拥着数百名身着白衣、腰佩长刀的真约武士。街道两侧跪满了顶礼膜拜的百姓,额头紧贴着地面。
“那应该是楠木藩的继承人楠木高,同时真约神道宫的少祭主.”山本冷哼一声,眼中满是鄙夷,“一个杂种女人,居然爬到了这种地位!”
大久保望着车窗外渐渐远离的盛大场面,眉头紧锁。
“这就是我们效忠的朝廷?”大久保低声问道,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公文包。
山本没有回答,只是从怀中掏出一份报纸看了起来。头版赫然印着“扶桑号铁甲舰龙骨铺设仪式”的消息,配图却是真约神道宫祭主稻子在佐世堡船厂跳神祈福的场景。
“大久保君,你看,”山本权兵卫笑道,“咱们的佐世堡船厂终于开始建造铁甲舰了!日本还是有希望的!”
第858章 诸君,我们太平天国有大难啦!
天历二十三年,秋。
黄浦江上,秋风习习,上下起伏的江水泛着深灰的颜色。江南制造局浦东造船厂的舾装码头旁,一艘修长的钢铁巨兽正缓缓驶离。
这是“飞鹰”号太平天国海军第一艘万吨级快速铁甲舰,五座双联装150毫米速射炮塔森然排列,舰艏劈开江水,黑烟滚滚,4台4000匹马力的三胀蒸汽机的轰鸣声震得码头上的工人纷纷驻足。
罗耀国站在江南厂行政大楼的窗前,双手背在身后,目光紧盯着逐渐远去的“飞鹰”号。他的身后,站着太平天国的海军尚书王琰、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马宝才、海军参谋长张宝,以及江南制造局的两位核心人物船厂厂长严复和船舶研究所所长陈季同。
“飞鹰号的海试数据,预计多久能出来?”罗耀国头也不回地问道。
“回总理,若一切顺利,三天内就能测出极速。”严复恭敬地回答,“理论计算是22节,强压通风下可能达到24节。”
罗耀国点点头,目光依旧盯着江面。
“英国人最快的‘阵风’级才20.5节。”王琰忍不住兴奋插了一句,“飞鹰号若能稳定在22节以上,印度洋航线就再也不是英国人的天下了。”
罗耀国嘴角微微扬起,但很快又收敛。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突然问道:“那艘一万二千载重吨的干散货轮,什么时候能海试?”
众人一愣。
王琰、马宝才、张宝三人面面相觑。他们都知道,罗耀国说的“一万二千载重吨干散货轮”,是太平天国农民总会向江南制造局下的订单,专门用来运输粮食、鸟粪、硝石的。这种船虽然重要,但比起“飞鹰”号、“海龙”号这样的战舰,似乎不值一提。
陈季同最先反应过来,连忙指向舾装码头的另一侧:“总理请看,那就是‘江南一号’,已经完成舾装,随时可以海试!”
罗耀国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一艘体型庞大的货轮静静地停泊在江面上。虽然不如“飞鹰”号那般威武,但线条流畅,船体修长,显然也运用了不少先进技术。
“说说它的性能。”罗耀国淡淡道。
陈季同立刻介绍道:“‘江南一号’采用了‘飞鱼’级和‘飞鹰’级的技术,V型舰体,高长宽比,简化版的三胀式蒸汽机,单台3500马力,取消了强压通风系统,维护成本降低30%。此外,还采用了苏格兰式火管锅炉和废气预热器,热效率从5%提升到8%”
罗耀国不想再听陈季同说一堆专业名词,于是乎就打断问:“航速呢?”
“无风情况下,10节航速,续航6000海里。如果顺风,配合三桅巴肯廷式风帆,航速可达12节。”
罗耀国点点头:“装卸效率如何?”
“蒸汽绞盘+折叠舱盖,多用途货舱设计,装卸速度比传统货轮快一倍。”
罗耀国沉默片刻,突然又问:“造价多少?”
严复瞄了一眼站在罗耀国身旁的马宝才这位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是出了名的“砍价能手”,任何造价报到他手里,都得被砍掉一层皮。
“五十万银元。”严复谨慎地报出数字,“每吨载重吨造价不到42银元。”
马宝才立刻皱眉:“市面上35银元一吨的船多得是,怎么贵了7银元?”
陈季同连忙解释:“马主任,35银元一吨的船只能跑8节,一年最多跑2.5个航次。而‘江南一号’能跑3.5个航次,收益能增加40%!”
“不就是多了1000匹马力和三根船帆嘛?要贵八万四千银元”
“可不能这么算啊”
罗耀国抬手,打断了他们的争论。
“合同造价你们回头慢慢谈。”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先下个单我要一百条‘江南轮’,四年内全部交付给农会,一年造25条。”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炸得在场众人目瞪口呆。
一百条?
那可是五千万银元的订单!
王琰第一个反应过来:“总理,一百条船就是六十五万吨的产能!去年咱们总共才造了二十八万吨的船,现在飞鱼级、飞鹰级、海龙级都在赶工,哪还有产能造这么多货轮?”
马宝才也沉声道:“总理,农会根本拿不出五千万银元!”
张宝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而且……战舰的建造进度会被严重拖累。”
罗耀国目光扫过他们,声音低沉而坚定,不容置疑:
“去年造了二十八万吨,今年有长兴岛、旅顺大连湾两大新船厂投产,一年再多造十六万吨,很难吗?”
“至于战舰……”他顿了顿,“可以适当调整,先让工人们拿‘江南轮’练手,等到天历二十八年后再调整产线。”
“可是……”王琰还想再劝。
罗耀国直接打断:“没有可是。”
他转向马宝才,语气不容置疑:“这100条船虽然是农会的单子,但由国防工业委员会全程督造必须按时、保质完成!”
离开江南船厂后,罗耀国、王琰、马宝才、张宝四人登上了总理府专用的“江华”级客轮。
这是一艘空船3800吨、满载5800吨的江海客轮,能在长江和东海自由航行。船舱内的客厅宽敞明亮,红木茶几上摆着热茶,窗外是黄浦江的粼粼波光。
马宝才终于忍不住了。
“总理,为何突然要造这么多货轮?”他眉头紧锁,“五千万银元不是小数目,农会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罗耀国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挥了挥手,示意客厅内的服务人员全部退下。
舱门关上后,罗耀国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凝重:“诸位,我们太平天国有大难了。”
众人心头一震。
“什么大难?”王琰急忙问道。
罗耀国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四个字:“丁卯奇荒。”
“丁卯奇荒?”张宝一愣,“可丁卯年是1877年,现在才1873年……”
罗耀国目光深邃,缓缓道:“我知道。”
众人面面相觑:这是“上面”发通知了!
王琰试探性地问道:“老师,上面说四年后会有大旱?”
罗耀国点点头,“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省从后年开始就会有旱情,一直会持续到天历二十八年。”
王琰、马宝才、张宝都张着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