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64节

  老十三学着胤的样儿,用手抓了一大把油炸花生米,嚼得嘎嘣作响,也没空说话。

  所谓的多子多福,有些道理,但不多。

  一般而言,几乎都是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状态!

  相反,只有一个儿子的情况下,孝顺老人的比例,往往高得惊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父母的心,偏到了九宵云外,还指望家里兄友弟恭,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乾隆晚年,举目望去,只有嘉庆这一个顶用的儿子了。

  在乾隆还活着的时候,立嘉庆为儿皇帝,其实甚为高明,算计到了骨髓之中。

  因为,帝位已经给你了,且忍几年,等阿玛驾崩之后,你直接掌权即可,就别搞玄武门继承法了吧?

  老四也知道,老十三和胤,都绝对不可能掺和他的家务事。

  所以呢,老四也就是憋狠了,发泄一下,也没指望胤和老十三帮腔。

  等老四把苦水都倒完了,老十三这才小声说:“四哥,汗阿玛终究还是最疼你。”

  胤暗暗点头,老十三此言,确实戳中了老四的心窝子。

  德妃固然是个偏心眼,康熙赶走了老十四,却把年家三妹赏给了老四,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老四笑着说:“汗阿玛把年氏指为我的侧福晋,确实疼我呢。”颇有些得意之情。

  胤心里有数,老四本质上,喜欢口无遮拦。

  只是,被太子踢昏过去之后,老四被迫变成闷嘴葫芦罢了!

  等坐稳皇位之后,老四真的放飞自我了,居然整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本奇书大义觉迷录。

  老四不仅整死了老八和老九,偏偏还要写本书,告诉天下人,老八和老九都该死,他也不是篡位上来的。

  几千年了,谁见过老四这种怪物?

  拥有现代人灵魂的胤,倒是很理解老四的古怪行为。

  喜欢乱说话的老四,憋得太难受了,不发泄出来,会给活活憋死!

  老四今天把胤和老十三一起请来,一则发泄下情绪,另一个原因嘛,则是商量年羹尧的事儿。

  无论如何,年羹尧占的位置,实在太过重要了,令人完全不敢忽视。

  老十三一向对年羹尧没好感,就说:“先利用了再说。”

  见老四望向自己,胤笑着说:“他年亮工,胆敢三心二意,将来,自有天诛!”

  老四仔细一想,确如胤所言,现在对年羹尧,还必须以笼络为主。

  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

  这事谈妥之后,老四又问老十三:“你侧嫂进府之事,我就交给你去办了!”

  老十三没听清楚,但是,却猜到,必是年家三妹嫁入雍王府之大事。

  “四哥,您就放心吧,我一定亲力亲为,不让年氏女受半点委屈。”老十三拍着胸,表明了态度。

  老四却说:“是你侧嫂,不是年氏女!”

  胤暗觉好笑,年家三妹这还没进门呢,就变成了侧嫂。

  由此观之,某传里边的所谓雍正与元后格外情深,纯属瞎编也!

  史实是,皇后乌拉那拉氏,驾崩之后,老四根本没有出席丧礼。

  但是,敦肃皇贵妃年氏薨了之后,老四是真伤心了。

  老四不仅下旨,辍朝五日,还命诸王、公、伯、侯、大学士、精奇尼哈番及四品以上官员,俱往圆明园安奉皇贵妃。

  年家三妹妹还没进门,就称侧嫂了,老十三觉得过了,想劝一下老四。

  但是,胤一直没吱声,老十三又把到了嘴边的话,重新咽了回去。

  胤做梦都没有想到,老四喝了半盏酒后,喷着酒气说:“你们家的观音,不可能一直受这种委屈。”

  年羹尧共有三个妹妹,大妹已经嫁给了胡凤,二妹就是胤家里的年观音,三妹嘛,就是未过门的侧嫂了!

  年观音,主要是运气太坏了,因长相狐媚,让皇太后联想到了董鄂妃的身上。

  当年,董鄂妃若是多活一年,皇太后肯定被废。

  当今皇太后的姑姑,就是顺治的元后,她被废后,莫名其妙的就死了。

  为了维护皇家的体面,太皇太后故意对外放风,说什么贬为静妃的废后,悄悄的回了大草原。

  实际上,被皇帝入过的女人,不死不许出宫!

第200章 盼你去死

  康熙五十二年的正旦节,就在眼前了。

  节前十余日,各衙门已经封印,吏部也不例外。

  胤原本以为,总算是可以待家里,歇息一个多月,好好的过个春节。

  谁曾想,康熙每天都把胤叫进畅春园内,帮着在请安折上,盖“知道了”的小印。

  时近正旦,各省的封疆大吏们,为了表忠心,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请安折,送进畅春园。

  胤还是和张廷玉同处一室,两人还是几乎不聊天,一天也说不了两句话。

  张廷玉坐在角落里,一直低头忙碌个不停。

  胤随手翻开了一份奏折,不成想,竟然是江宁织造曹寅上的遗折。

  康熙正在拥美高卧,胤此时去打扰他,那是找抽。

  胤反复看了几遍曹寅的遗折,赫然发觉,曹寅只是感念君恩,却只字未提身后之事的安排。

  转念一想,胤随即明白了,以曹寅和康熙的深厚感情,康熙只要不死,自然会替他把身后事安排的妥妥当当。

  由于和曹佳氏很有几腿的缘故,胤对曹家之事,倒是颇有些了解。

  曹寅之所以不安排身后事,主要原因是,他的独子曹已经成年,完全可以继承江宁织造郎中一职。

  自曹寅的阿玛曹玺开始,江宁织造已经成了曹家人世袭的官职了。

  曹寅的死,对胤最大的好处是,在守孝三年期间,曹佳氏再不敢缠着他求欢了。

  不过,曹佳氏的肚子里,又揣了一个小包子。只是,不知道是儿是女?

  不管怎么说,福彭都不会太孤单了。

  等康熙用罢早膳,在叫第一起之前,胤强行插队,递牌子请见。

  俗话说的好,近水楼台先得月。

  成天待在畅春园里的胤,对康熙的作息习惯,自然是了如指掌。

  听说曹寅殁了,康熙当场掉了眼泪,哭着说:“朕的哈哈珠子,所剩无几了……”

  胤心想,老皇帝太能活了,童年的小伙伴们,几乎都被他熬死了。

  等康熙哭够了,胤叫了魏珠进来,命他扶着老皇帝,洗脸更衣。

  为了维护大清的体面,皇帝不能穿旧衣服。

  所以,不管朝服还是常服,康熙一律只穿一次!

  等魏珠扶着康熙回来,经过不短时间的沉淀,康熙的情绪已经稳定了许多。

  “唉,当年擒鳌拜的时候,曹寅替我挨了一拳,脸都青了……”康熙又开始了絮絮叨叨的怀旧。

  胤心里有数,这一唠叨,至少半个时辰。

  这人呐,年纪大了,确实废话多。

  胤已经习惯了。他还知道,即使中途找借口打断了,故意不让老皇帝唠叨完,回头耽误的时间更多。

  因为,康熙又会从头开始唠叨!

  与其给自己添乱,不如干脆让康熙痛快的怀旧。

  “曹寅的次子珍儿,去年在江宁病故,唉,他哭成了泪人啊……”康熙又想掉眼泪了,胤早就防着了,赶紧问道,“据臣儿所知,曹是硕果仅存的独子?”

  康熙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开始提及曹的诸多往事。

  胤一听就懂,康熙对曹寅是真有感情!

  不然的话,曹家的家务事,康熙也不可能如数家珍。

  “曹寅共有两女,其长女嘛,你只怕是比我还熟悉吧?”康熙故意问胤,“听说,肚子又大了?”

  胤老脸一红,却只得硬着头皮解释说:“汗阿玛,臣儿担心小福彭太孤单了,想给他添个弟弟或是妹妹。”

  确实够无耻,脸皮也够厚!

  但是,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平郡王嫡福晋被骑于身下,确实是满满登登的新奇刺激之感,格外持久耐战!

  胤已经很无耻了,可是,康熙比他更无耻。

  “纳尔苏也真是能熬,大家都以为他活不长了。谁曾想,居然拖了这么些年,死活就是不肯咽气。”康熙心心念念的想夺了平郡王直属的十几个牛录,一直盼着纳尔苏早点去地下见顺治,甚至,连碧脸都不要了。

  即使以胤的机灵劲儿,想完全跟上康熙的跳跃性思维,也颇有些吃力。

  刚才还埋怨纳尔苏活太久了,眨个眼的工夫,康熙又扯到了庄亲王博果铎的身上。

  “上次,博果铎重病缠身,卧床不起时,朕就琢磨着,是不是把十八阿哥作为嗣子,过继给他。谁料,博果铎命硬,居然又撑了过来。”康熙显然是盼望着庄亲王,也早点去见顺治。

  胤心想,对如今的康熙而言,蚊子腿再小,也变成了肉。只要有牛录可拿,体面不体面的,真心不重要了。

  在镶红旗内,庄亲王博果铎,别看辈分很高,却仅仅是个小旗主而已。

  因为,在所有铁冒子王爷之中,庄亲王的阿玛硕塞,直到顺治元年,才被封入了镶红旗。

  到目前为止,胤的手里,都有六个牛录了。而庄亲王博果铎的名下,仅有七个牛录而已。

  康熙自己说漏了嘴巴,倒让胤感慨不已。

  如果,博果铎死在康熙的前头,和硕庄亲王的大便宜,肯定被老十八占了去。

  由此可见,康熙对老十八,妥妥的真爱!

  朕给不了你皇位,给你个铁冒子亲王,也算是够可以了吧?

  老十六和老十八,都是胤的亲弟弟,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方便说啥。

  “唉,不扯远了,先说曹寅的后事儿!”康熙还没有真的老糊涂,自己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曹继任江宁织造前,须来京陛见。大曹佳氏有你的安抚照顾,也不需要朕替她操心了。小曹佳氏,嫁于科尔沁郡王阿宝,为继福晋,也勿须操心……”康熙把曹寅的子女们,挨个数了个遍。

  二等侍卫阿宝,原是胤兼管侍卫府时的部下,算是老熟人了。

  只是,阿宝带着小曹佳氏,回了科尔沁大草原之后,和胤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不过,据大曹佳氏所言,她妹妹比她漂亮多了。

  胤心里很清楚,红楼十二钗中的探春,其原形人物,便是小曹佳氏。

首节上一节164/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