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33节

  提到这个,马寻就来劲了,“说起来我那宅子是三进的,总觉得有些浪费,空了很多地。”

  刘姝宁也知道马寻的府邸是什么样,说道,“国舅想要改一改?”

  “我倒是觉得现在住还不错,不过要是改一改也行。”马寻就说道,“你说是改秀气一些,还是改的实用一些?”

  刘姝宁沉吟片刻后说道,“国舅府如今三进是够了,只是国舅倘若有了子女、多些妻妾,怕是有些不够用。”

  马寻和刘姝宁开始讨论起来庭院的改造等等,需要考虑的事情可不少。

  “国舅府中现在有多少银钱?”

  “不大知道,应该是不缺。”

  “那国舅可知道庄田产了多少粮食?”

  “那我哪知道,我这一年在外头打仗。你说的是城外的庄田,还是老家的赐田?”

  不要说刘姝宁了,就算是旁边的刘琏都无语了,这位国舅爷真的是一点都不管家里的事情啊!

  刘姝宁又问道,“国舅府是陛下赏赐,若是营建会不会僭越、逾制?”

  这可是大事,砖瓦、门梁,这都是严格按照级别来的。

  “按国公算,我家里头不能多栽花。你觉得竹子怎么样?”

  结婚恋爱两不误,提前打好感情基础,不能真的只是到了掀盖头之后就忙着洞房吧!

第53章 香饽饽

  结束完一天的工作,刘伯温离开官衙回府,一路上也是心事重重,也显得非常无奈。

  他又被李善长辱骂了一顿。

  李善长的能力毋庸置疑,外表宽厚温和,可是内里非常嫉妒贤能,有谁冒犯他的权威必然会被报复。

  此前刘伯温就是协助李善长完善礼法、律法,这就是他再次挨骂的原因。

  刚回府,管家就说道,“老爷,国舅爷上午就到了。”

  刘伯温顿时心塞,“留下用的午饭?”

  调整一下情绪的刘伯温走向正堂,远远的就看到自己的长子、嫡女和马寻在有说有笑,而马寻夸张的手舞足蹈,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这样也好,有国舅在,子女们富贵无忧。

  刘伯温笑着开口,“远远的就听到你们在笑,笑什么呢?”

  刘琏和刘姝宁赶紧行礼。

  马寻一边作揖一边说道,“世叔,刚和大哥在聊着改改我那宅子的事情。我准备在西边开出来个园子,假山假水,我再附庸风雅。”

  刘伯温忍不住看向马寻,一方面是惊讶于马寻改口非常自然,另一方面是怀疑这位国舅是不是在藏拙。

  刘伯温随即说道,“宅子怎么改,那是你的事情,你做主就是。老朽年长一些,建园子没事,可别坏了规矩。”

  这一点大家也都心里有数,按照自己的身份、级别,建造符合身份的院子,可不能僭越了。

  刘伯温随即看向刘琏和刘姝宁,说道,“你们先退下,我和国舅有要事商谈。”

  刘琏和刘姝宁自然没意见,行礼后就离开。马寻也想离开,他和刘伯温没什么可说的。

  刘伯温看向马寻问道,“大军明年年初必然会打王保保,你会从征吗?”

  马寻摇头说道,“应该不会,皇后让我早点成婚、添子嗣,明年我估计就是在京城。”

  刘伯温就笑着点头说道,“我猜也是如此,你现在身上有了军功,进了大都督府,暂且就够用了。”

  提到这个,马寻就有些担心,“世叔,我不通军事。”

  “通不通都不要紧,你在大都督府就行。”刘伯温就笑着说道,“你可知道这大都督府的由来?”

  看到马寻摇头,刘伯温就解释着大都督府的一些由来等等。

  马寻大致也知道一些,大都督府是朱元璋为了更好的掌控军队,以及将军队从中书省剥离。

  刘伯温仔细说着,马寻也认真听着,忽然间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刘伯温认真说道,“现在北方战事眼看着就要平定,我大明都督府、都司、卫所体制也是完善了。只是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你可知道?”

  看到马寻摇头,刘伯温只能说道,“你可知道现在很多大将身上都在中书省有官职?”

  马寻稍微愣了一下,随即说道,“知道,我还知道现在很多大将身上挂着的是文官官职。”

  “大战之后,这些大将就该入大都督府了。”刘伯温解释说道,“这不管是对文官、武将来说,都是好事。”

  看到马寻一知半解的样子,刘伯温耐心说道,“你立下大功,但是没有让你入中书省,是陛下对你的爱护。”

  马寻就连忙说道,“可是让我领国子学,我自己读书都读不明白,怎么去管国子学?”

  刘伯温笑着说道,“国舅倒也不用担心,国子学自有祭酒、教谕、教授等,国舅只需时常照看一下就好。”

  也对,这可不是让马寻去当国子学的祭酒,不需要他教书育人,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为国子学争取资源,或者是将皇帝的意志传达到教学一线。

  管理岗,马寻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一些不算特别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刘伯温斟酌片刻后问道,“国舅,你可想要去中书省?”

  马寻立刻摇头说道,“我可不想去那,最好大都督府也不去,我落的一身轻松。”

  刘伯温只能说道,“如果是天下安定,国舅这么想倒也没事。只是如今看似天下初定,只是事情还有很多,国舅想要不做事都难。”

  怕马寻不懂,刘伯温说道,“陛下特意让国舅入大都督府,不入中书省,一来是为此后军中将校调任立个规矩,二来就是不想有些人去叨扰你。”

  马寻也有些无奈的说道,“这倒也是,我这么谨小慎微,收到的拜帖、请帖无数,好多还是中书省、六部的那些人。”

  “李相国可是淮西人。”刘伯温就笑着说道,“国舅此前和不少淮西人走动,偏偏少了他,李相国心里怕是不会高兴。”

  马寻倒不是很在意的说道,“他是文官,和我不一样。”

  刘伯温正色说道,“国舅,你觉得陛下为何会选定小女许给国舅?”

  看到马寻不说话,刘伯温就说道,“国舅也该知道当初陛下在金陵成就基业之时,猛将如云,只是文官不多吧?”

  看到马寻点头,刘伯温才说道,“现在都说是淮西人和浙东人在斗,倒也不算夸大。只是为何而斗,国舅明白吗?”

  马寻仔细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刘伯温一时语塞,随即说道,“现在还说这些太早,国舅不了解朝堂之事也无大碍。有皇后殿下护着,没人能招惹你。”

  仔细想想,自家这个女婿要是不懂朝政也好,不用卷入一些是非当中。

  可是随即也觉得不现实,就算马寻不愿意参与朝政,可是总会有人想法设法的去引导、诓骗。

  这位国舅的身份特殊,自然也就是很多人眼里值得拉拢的对象之一。

  天下现在算是打下来了,可是接下来的斗争还多着呢。

  文官和武将的斗争,淮西勋贵和浙东文官的斗争,南方读书人和元朝降官的斗争.

  或许还要多心一点的去想,那就是士大夫和皇权的斗争,皇权和相权的斗争!

  这才只是开始而已,如今的大明百废待兴,很多规章制度还要制定、完善。

  要是在这个时候夺下来了话语权,以后在朝堂上就能够有更多权力。

  甚至会定下规矩,影响这个大明王朝。能青史留名,或者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福泽等。

  接下来的几年,明争暗斗不会少、勾心斗角也不会缺,说不定还会出现所谓的党争。

  刘伯温也没有说太多,说了也担心马寻听不懂、消化不了。也是因为有些事情过段时间再提,现在用不着太急。

  本来是想要留下来吃晚饭的,但是刘伯温不断的端茶,厚脸皮的马寻实在是赖不下去了,只能灰溜溜的离开。

  刚到家门口,常茂就蹿了出来,“舅舅,徐大将军和李相国都派人过来了,请你明日赴宴。”

  马寻一想,直接说道,“你去李相国那,就说我明天要去徐大将军家赴宴。常升呢,去趟徐大将军那,说我明天准时赴宴。”

  常森眼巴巴的盼着,还等着任务安排呢。

  真的没有安排了,马寻觉得自己回到京城之后,居然在家里吃饭的次数比较少了。

  回到宅子的马寻仔细想了想,奋笔疾书后交给徐蛾,“蛾子,我送封书信去宫里,你能帮忙跑腿吗?”

  徐蛾就笑着说道,“老爷,您要是想入宫过去就是,谁还能拦着您?”

  “那不一样,去了要挨骂。”马寻就说道,“我写信,姐就骂不到我。”

  徐蛾只能说道,“那我这就让人将信送去。”

  万事大吉,马寻觉得自己的做法绝对稳妥!

第54章 明哲保身

  香饽饽马寻再次串门去了,这一次是去徐达的府邸。

  到了徐家,徐达笑着让他的三子一女给马寻行礼。

  徐允恭、徐添福,刚会走路的就是那个被朱允给杀了的徐增寿。而六岁的女儿,就是未来的徐皇后、朱棣的妻子。

  看着徐允恭,马寻就头疼了,“徐大哥,允恭才这么点大,我怎么带着他玩闹?少说得十二三吧,我才好带着出去胡闹!”

  徐达哈哈大笑的说道,“岁数小了点归小了点,你是当舅舅的,照看一下就好。”

  徐达生子也晚,原配死的早,等到打过长江,这才在朱元璋做主下娶了谢再兴的小女儿。

  说起来徐允恭和他的表兄朱铁柱同岁,都是虚岁九岁。

  徐达随即有些感慨的说道,“我常年在外,家里头就一个能做主的,这些年多少也放不开。”

  马寻谨慎的看向徐达,问道,“徐大哥,有些事情你去和陛下说啊,你们是同乡、而且你是大将军。”

  徐达多聪明的人,直接说道,“家事,我就不好去提了。小弟不愿提也行,这个事情本就是麻烦事。”

  马寻果断的选择闭口不言,徐谢氏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只能怪她有个‘好爹’。

  不要说她被坑了,她的姐姐朱谢氏也被坑的厉害,朱元璋和马秀英喜欢朱铁柱这个侄孙,但是不愿意看朱谢氏这个侄媳。

  看到马寻不上当,徐达问道,“小弟,明年准备做些什么?”

  “我本来还是苦恼大都督府的事,现在想着无非就是给我挂着个官职。”马寻就笑着说道,“我也不怕徐大哥笑话,陛下封我大都督我都接着。”

  徐达立刻欣慰的笑了起来,“就该如此,你管不管事另说。你在不在那个位置,意义就不一样。”

  马寻也提起正事说道,“徐大哥,我准备在军中找一批细心、沉稳的年轻人,最好认识点字,你觉得如何?”

  徐达谨慎的问道,“你招这些人做什么?”

  “先前说过的啊,教他们护理、医治伤员。”马寻就说道,“虽然现在太医院那边也派医官,只是这还不够,得护理才行。”

  徐达立刻想起来了,马寻确实提过这些事情,“这不难,以你的身份在军中随意就能找到合适的人。只是小弟这么做,怕是吃力不讨好啊。”

  马寻笑着开口,“吃力不讨好也要有人做,我倒是想要追亡逐北、封狼居胥,我没那本事!”

  对于自己的一些能力,马寻还是知道的,就不要自欺欺人的觉得自己可以将十万众横扫天下了,那不是属于他的赛道。

  徐达又问道,“小弟现在掌管国子学,为何不在国子学中选一些才俊?”

  话刚说完,徐达自己都笑了起来。郎中这个职业,在如今的年代地位不算高,都到了国子学了,随时都有可能被皇帝或者贵人赏识去当官。

  马寻就开口说道,“要是有人愿意来自然最好,只是没人乐意。还是在军中好,谁要是多嘴的话,我能去找他们麻烦,对不对?”

首节上一节33/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