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34节

  看着马寻期待的眼神,徐达仔细想了想说道,“如果有文官因此事弹劾你,你尽可以将事情朝着我和老常推,小事让汤大嘴出面就好!”

  如果是其他人、其他事,徐达可不会这么主动,但是马寻这个人以及会做的事,那就值得支持了。

  马寻就关心问道,“我昨天在我丈人家也聊了一些,他最是担心我入中书省。”

  徐达开口说道,“能不入中书省就不入,如果不是陛下下令,我也不想入中书省。你比我好,你可以让皇后为你求情。”

  马寻立刻说出自己的担心,“可是我做的这些事情,只怕是中书省有权管辖。”

  徐达也正色起来,“小弟,你要记好了。中书省和大都督府早就分了家,先前大都督府还有文人,现在就是咱们武勋说话。而中书省,我和老常、保儿都在。”

  大都督府这样的军事机构是有着极强的独立性,也是老朱在一把抓。但是在中书省这样看似文官说话的地方,皇帝就掺沙子了。

  随即徐达有些好奇,“这些事情你该去问陛下、问皇后,实在不行太子也能为你解惑。你来问我,这不是让我为难吗?”

  马寻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他们总觉得亏欠我,我岂能轻易张口。要不然我摊子还没有支起来,好多人捧着金银珠宝在外头排队了。”

  徐达一想也有道理,皇后对马寻怎么样暂且不说,皇帝对他小舅子的态度,徐达也算是非常清楚。

  马寻一旦说想要做点事情,马上给安排的明明白白。只不过到时候有些事情看似安排好了,未必就是按照马寻的意思来。

  和徐达聊的还是比较愉快,主要是两个人性格差不多。

  等到吃完午饭,马寻刚告辞,一个侍卫说道,“国舅爷,陛下召见。”

  看样子人是早就到了徐达的府邸外等着了。

  马寻头都大了,他不想进宫,进宫容易、出宫难。

  被一路带到了乾清宫,马寻打了声招呼,再织布的马秀英看了一眼后就继续织布。

  马寻左右看了看,找到了化解尴尬的办法,“你这字不对,你这一笔是撇。要轻、要短,最好再有笔锋。”

  在临字帖的朱静茹就说道,“舅舅,你惹母后生气了?”

  “没有!”马寻矢口否认说道,“好好练字,我盯着你们两个。”

  马秀英忍不住了,“你教她们写字?你哪来的脸面说出教她们写字!”

  “我会说不会写,我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马寻振振有词的说道,“我不会写字,还看不出来其他人字写的好不好?”

  马秀英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回,因为马寻说的那些歪理好像还有些道理。

  “朝堂上不明白的事情不知道来问俺和你姐夫?”马秀英也不惯着了,直接说道,“信得过外人,信不过自家人?”

  马寻就急忙说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先去问问他们的一些意见,到时候肯定还是要来问问姐的意思。”

  听到马寻这么说,马秀英好像消气了,“那你是如何想的?”

  马寻说道,“我就在大都督府呗,姐夫要是再给我加中书省的官,姐务必要帮我拒了。”

  “晚了!”马秀英有些哭笑不得了,“你尽是找些老成持重、喜欢明哲保身的人去出谋划策,想的都是些如何保命的事情。”

  马寻就急了,“我去了中书省,不得被那些人囫囵给吞下去!”

  马秀英则不慌不忙的说道,“这两年不会让你入中书省,你可以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只是务必记好,咱马家百年望族,现在香火就指望你了。”

  百年望族?

  好歹也是祖上阔过,就算是望族吧。

  马寻随即问道,“那李相国邀我,我去吗?”

  马秀英看向马寻问道,“你呢?你是如何想的?”

  “我不想去,我也不想和他来往。”马寻说道,“他虽然是淮西人,不过和我不是一条道上的。”

  马秀英欣慰点头,“那还是要去一趟,他也不是一次两次邀你了,总要给个面子,到底是你姐夫的萧何。”

  看到马寻还有一些担心,马秀英就说道,“让标儿和你一道去,那位相国也是时候收敛些了。”

  我该不会是卷入到朝堂斗争了吧?

第55章 事发了

  大概是猜到了马寻心里想些什么,马秀英说道,“你是国舅,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马寻笑着开口,“荣华富贵呗,文武百官、王侯将相见了我都要给点薄面。”

  马秀英就认真说道,“你知道这些就好,你也知道你有荣华富贵。你要是一个跋扈猖狂之人,俺和你姐夫想个法子安顿你,大明养个废物也无大碍。”

  马寻赶紧说道,“姐,我比废物强不到哪去。”

  “你是胆小、油滑!”马秀英直接说道,“你是怕有一天你姐夫要杀你,你是怕俺不认你这个弟弟,以后子孙难保留!”

  马寻一时语塞,不过随即说道,“倒也没有想那么多,我就是不喜欢李相国那些聪明人。”

  听到马寻说了心里话,马秀英一时间还有了欣慰的感觉。以前自家小弟根本不说这些事情,就好似谁也不愿意相信一般。

  马秀英正色问道,“你要是只想游手好闲也不要紧,你和俺说一声。只要你开了口,以后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没人管你。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不得登你的门。”

  马寻一瞬间有些心动了,不过想了想还是说道,“我还是想要做些事情,就是不希望和朝政牵扯太深。”

  这话听着矫情,可是马秀英也能理解,无非就是不想卷入朝廷争斗么。

  马秀英语重心长说道,“可知道你姐夫为何要让你去管着国子学?”

  看到马寻摇头,马秀英说道,“你姐夫手里读书人不多,现在是要治理天下了,就该是读书人了。你自己说说,除了浙东人还有谁?”

  “国子学的学子不是来自各地吗?”马寻不太理解了,“我听闻是各地州府举荐学子入国子学,怎么可能都是浙东人?”

  “浙东人多,身居高位!”马秀英直白说道,“其他人想要出头就难,难道我大明以后还要像宋一样有党争?有地域之说?”

  有,肯定会有,地域黑之类的到什么时候都有。

  不过要说涉及到党争之类的,那就不能这么认为了,那就得小心应付了。

  马秀英就继续说道,“军中之事你姐夫从不担心,哪怕有些人心思多,你姐夫都能压住。如今社稷已经有了,治理起来就难,你得给我大明培养出一批官!”

  马寻瞬间压力上来了,“姐,我哪有那个本事!”

  “不是让你去教书,是让你去盯着,别给这些读书人教歪了!”马秀英更为直白的说道,“你姐夫手里的官,要么是李相国那般不得志的落第学子,要么是你丈人那样曾为元廷效力的旧官,这些人能用,但是不该一直用!”

  马寻努力的消化,随即问道,“是教出来一批大明的官?”

  马秀英笑着点头,“这一批人得教好喽,现在大明的官大多都是前元留下来的。等到我大明的官够了,好多事情也就容易。”

  官不够,这就是朱元璋始终面临的困境。

  他的地盘越来越大,打下来容易可是治理其他不容易。除了极少数主动来投的,大多数也就是打下来了地盘后,让原来的官员留任。

  这对于朱元璋来说肯定不会放心,他需要培养出来属于自己的文官,而不是一群看似是无奈之下只能为大明效力的官员。

  尤其是这些官员大多数是基层、是临民官,这不免会让人多想,元朝时期的吏治可以说极其腐败。

  看到马寻若有所思,马秀英说道,“你也不用担心去往中书省,现在还轮不到你出头。李相国那也用不着担心,他也五十六了,近来身体不好。”

  身体不好?

  人李善长可是阶段性的身体不好,谁知道没有意外的情况下他能活到什么时候?

  马秀英笑着对马寻说道,“李相国那你可以走动,但是不准和太常寺卿胡惟庸往来,这人是李相国举荐的,有本事也有心思。”

  马寻连连点头,我肯定不会和胡惟庸有往来,躲的远远的。

  “中书左丞杨宪等,你也不要和他们往来。”马秀英就干脆说道,“除了在军中的那些个,中书省的人你一概可以不理。”

  马秀英还在给马寻指点着一些朝堂局势,忽然看到朱元璋怒气冲冲的走来。

  “看看!看看!”朱元璋用力的将一封信扔在桌子上,“沐英不遵将令,好大的威风!”

  马秀英吓了一跳,“不会吧?文英不是这样的性子。”

  “他是不敢,有人敢!”朱元璋无比愤怒的说道,“无诏班师,还想正军法,他冯宗异以为俺不敢杀他!”

  马秀英脸色铁青,看完了冯胜弹劾沐英的信,自然也看到了沐英等人的奏报。

  “重八,你得立刻下诏,要不然关陇就白打了。”马秀英立刻说道,“让天德立刻回去,这冯胜俺是信不过了。”

  朱元璋愤怒无比的说道,“这大冬天的班师,亏他想的出来!现在班师,王保保还打不打了?”

  马寻赶紧问道,“姐夫,关陇那边没有大碍吧?”

  “问题应该不大,那冯胜只带走了一部分兵马。”朱元璋喘着粗气说道,“还是你这样喜欢把人往坏处想才好,要不然就误了大事!”

  马寻一时间不知道这算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过既然问题不大,那就好。

  马秀英也是心有余悸的说道,“冯胜虽然此前也是大小过错不断,只是这一趟未免也太过放肆了。”

  朱元璋也生气的说道,“有点本事就以为大明是他打下来的,其他人打不了王保保!这样的骄兵悍将,俺迟早要狠狠收拾!”

  “亏我刚还在和小弟说军中被你掌控、用不着担心,现在冯胜来这么一出!”马秀英余怒未消的说道,“这些骄兵悍将不是一个,得给他们立规矩了。”

  念其功劳,自然封候拜将、赏赐金银珠宝等。

  但是千万别恃功而骄,更不该仗着功劳一次次的去触碰皇帝的底线。

  朱元璋看向马寻,问道,“不去找你丈人,不去找徐达,要你姐教你当官了?”

  马秀英立刻护短说道,“刚说了他,就别再说了。说多了又不敢进宫,好不容易才亲近些。”

  朱元璋就看着马寻说道,“小弟,你是俺舅子。有些事情你躲不掉,不管你乐意还是不乐意,事情都要找上门。”

  马寻心里有数,“刚也和姐说了,先前是我小家子气。”

  朱元璋就笑着说道,“俺不怪你,你要是不谨慎活不到现在。俺就是想告诉你,你姐是皇后、你外甥是太子,你得护着你外甥!”

  马寻下意识的回了句,“那给我加个东宫的官啊。”

  朱元璋眉开眼笑,马秀英也连忙说道,“先前就怕你多想,没和你说。等你成亲了,给你加太子少师,出入东宫也方便,你要多和标儿走动!”

  大明现在只有‘太子三少’,而不是太子三师。

  也就是说马寻得了这么个加官,和李善长是一个位子。和徐达的太子少傅、常遇春的太子少保一个级别。

  这样的加官自然不代表官位、实际权力,可是这类象征着荣耀、地位的加官,就足以说明一个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未来规划等。

  少师?

  我给太子传授知识?

第56章 大明离不得我

  虽然气恼冯胜的肆意妄为,不过朱元璋还是欣慰马寻的长进。

  “舅舅。”朱标来了,亲热的作揖,“本来还想着舅舅下回入宫是不是得到正旦,哪知道舅舅来的这么快。”

  马秀英看着马寻,打趣说道,“连你外甥都看出来你不爱进宫,有你这么当弟弟、当舅舅的吗?”

  朱元璋将密信递给朱标,“这就是你以后要管的骄兵悍将,要不是你舅舅谨慎让沐英几个留在军中,说不定他冯宗异就带着十几万大军回关中了!”

  朱标也不说话,仔细看完信之后说道,“这人好大的胆!父皇,明年封侯,他只能为侯!”

  朱元璋摇头说道,“还是要封国公,他大哥的那些功劳还是得记着。”

  朱标就纳闷了,“我整天带着冯诚、花炜,既然有功,为何不直接给冯诚?”

  冯诚的父亲就是朱元璋初代军师冯国用,花炜则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花云的儿子。

  “少个爵位,再者就是他们太小。”朱元璋就说道,“等你当家了,就该知道爵位不能轻赐。”

首节上一节34/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