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不高兴了,强忍着怒气说道,“国舅,真的不听下官良言?国舅蒙受皇恩,岂能不为陛下效力?再者皇后殿下恩重,国舅也给为皇后殿下分忧。”
马寻不耐烦的对何大说道,“送客。”
何大不管那么多,蛮横的上前,“请吧!”
杨宪愤怒的一甩衣袖,果然是乡野匹夫上不得台面,这种蠢货若非皇后兄弟,有一万种手段料理!
想着带他一起立功罢了,只是为了讨好皇后殿下。既然不领情,那也就算了,一个汪广洋不足为虑,没有他马国舅一样可以斗倒!
送完客的何大跑了过来,“国舅爷用不着生气,这人原本就不受俺们待见。和那毛骧一样,只知道嚼舌根、听墙脚。”
马寻反倒是笑着说道,“我和他置气干什么?这人也是想多了,都尿不到一个壶,找我也是白费功夫。”
这个杨宪只怕是太过急功近利了,为了在中书省大权独揽,现在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只要能够将汪广洋、胡惟庸这些人给斗倒,他就是下一个李善长!
何大一想有道理,立刻说道,“这些人就是心眼多,李先生以前是这样,这个杨宪也是如此。”
“我才懒得管他们,斗是他们的事情,别牵扯我就行。”马寻就笑着说道,“真要是惹了我,我立马去宫里告状。”
何大就跟着在笑,自家国舅爷要是跑去告状,那肯定有用。
国舅爷虽然被找回来才一年,可是大家都看到了他的稳重、谨慎,从来都没有半点狂妄、跋扈,更从未向上位开口索要什么。
真要是有人惹了国舅爷,他跑去宫里告状,上位得怒成什么样啊!
第73章 基础
对于朝堂上的一些斗争,马寻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
来到鸡鸣山下的马寻就觉得神清气爽,虽然现在这里的校舍还没有完全建起来,暂时只有仓促建起来的房舍,不过暂时够用了。
本来就是一些军伍之中的人,行军的时候风餐露宿不说,住帐篷也是家常便饭。
而且被押运过来的还是一些死囚,这些人就更加没有什么待遇可言了。
陈之栋有些担心的说道,“国舅爷,押来那些囚徒有些不妥吧?”
“哪里不妥了?”马寻笑着问道,“是陈太医宅心仁厚,还是说医者仁心,见不得这些事?”
被堵了一下的陈之栋说道,“以这些人用药,确实残暴了些。”
“那下回让人抓些鞑子过来。”马寻笑着说道,“反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到时候陈太医也用不着多想。再者说了,这些死囚大多罪大恶极。”
陈之栋一下子语塞,马寻的话虽然有些强词夺理,可是也不得不说有一定的道理。
马寻就继续说道,“这些人本来就是待死之人,真要是在我这死了,我还能给他们一口薄棺好好埋了。真要是被朝廷正法,肯定死无全尸,也只能扔去乱葬岗。”
陈之栋一下子更加觉得马寻说的有道理了,这么一想对这些囚徒还是好事。
本来送来的就是罪大恶极之辈,这些人的下场不是腰斩就是砍头,这些人死了不要说棺材了,就算是用破布裹着的待遇都没有。
现在要是被医死了还能有全尸、有棺材,能够被下葬,那就算是捡了个大便宜,能入土为安。
这不是在安慰陈之栋,这也是马寻在自我安慰。
马寻再次开口说道,“务必记好实验的过程,各种伤口注意观测。小伤、刀伤、箭伤等,都要记下来。用清水清洗、用酒精清洗,化脓的、没有化脓的,都要记下。”
陈之栋表情严肃的说道,“国舅爷放心就是,这些人都编好了册,伤口也一一登记了。医官会日常看顾、记录,肯定不会出差错。”
马寻满意点头,再说道,“留几个人不要包裹,那些用脏布以及用沸水煮过的干净布匹包扎伤口的,也要做个对比。”
陈之栋也点头记下来,他知道眼前这位国舅在庆阳之战的时候就照料过伤兵,那时候就开始用沸水煮过的干净布来包扎伤口。
虽然依然会存在一些布匹短缺等,有些时候也来不及照料,但是能救治一些是一些。
既然是实验,自然就要有足够的样本,马寻肯定会多做些准备。
还好他是‘医生’,要是一般的君主做这些事情,说不定会被人记为残暴。
不过他这里要是出现大面积的伤患死亡,说不定到时候也难逃‘死亡医生’的恶名。
不过马寻对此倒是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科学进步、医学进步,这个过程就是有不断的摸索,很多事情还在是需要不断的去认知。
十九世纪的时候,很多欧洲人看到了木乃伊流口水,磨成粉后吞服求长生。
二十世纪初,很多人还认为电击能治肺结核。到了二十一世纪,电击治网瘾一度也有人信。
所以马寻现在做的一些实验看似朝前了点,但是在一些强人面前,这也就是小巫见大巫。
在二十一世纪,一些新药的研发还少不了试药呢,所以马寻更加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陈之栋有些试探性的问道,“国舅爷,我看那些酒精制出来不易。现在朝廷还在禁酒,这么做不太好吧?”
马寻就回答说道,“这是自然,只是陛下颁布禁酒令不下十年,民间依然有酒。而且不出意外,禁酒令很快就要解除。”
听到马寻这么说,陈之栋自然也松了口气,他可不想惹麻烦。
当初禁酒令颁布的时候,胡大海的儿子顶风作案被处死,因为那时候粮食紧张。
可是现在的情况又是另一回事,看似粮食永远都不嫌多、都不够用,可是明朝的军队不太需要民间的粮食支持。
这也就是卫所制度的一些优点所在,屯田卫所等自己种地、供粮,民间的粮食征税或者流入市场,市场相对就活跃了不少。
粮食、禁酒的疑问解除,陈之栋还是有些纳闷,“国舅爷,下官还是不懂。这蒸馏已经很不错了,为何还要精进?”
现有的一些蒸馏办法就不错了,可以得到一些酒精,基本够用了。还要持续的要求更高纯度,那是奢侈浪费。
马寻看向陈之栋问道,“蒸馏就只是要酒精?算了,现在和你说这些也没用,我现在还在摸索。”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陈之栋自然就不再多问了,问了也没用。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行,将这些医士培训好、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医理、按照国舅要求的那些方式做实验、照料伤患,这就行了。
其他的事情也不是他一个太医需要考虑的事情,国舅这样的高官显贵有他们思考的方式。
看着陈之栋等人,马寻还是比较放心,执行力比较出色,也按照他的一些思路在做事,这就行了。
能不能立刻出成果很难说,但是现在在朝着他所认为正确的方向发展,那显然就足够了。
“对了,以后所有人如厕得大小便分开。”马寻忽然提起一件事情,“小便储存起来,不要和大便混在一起。”
这稍微有些出格,如厕这些东西在军中都有规矩,大家也明白不能随意在军营之中大小便。
而寻常人家,尤其是居住在城中的百姓,也有厕所或者尿桶等,这些也都是不错的肥料。
可是这位国舅爷想着的是大小便区分开来,这是多此一举吧?
多此一举,那是看起来多此一举。
马寻还在考虑尿素呢,这东西得名就是因为当初有科学家直接将尿蒸发,这才首先发现的尿素。
虽然马寻不敢保证能够制出来合成了尿素,可是多实验没什么问题。
历史上很多的科学进步都是无意之举,首先合成尿素本身是为了得到氰酸铵,可是谁知道阴差阳错的得到了合成的人工尿素。
而现阶段什么很难大规模量产、只能供少部分人使用等等,那也不是马寻需要考虑的。
先解决了没有的问题,再去考虑其他!
陈之栋等人虽然一头雾水,可是慢慢的也习以为常了,这位国舅爷的奇思妙想不少,有些看似离经叛道。
他就不应该是一个国舅爷,也怪不得他不爱去朝堂,整天在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马寻心情愉快,主要就是一些科学研究的进度看似比较缓慢,可是好歹是在不断的进步。
他的学校现在看着是比较简单,各种配套和学科还不够多,不过他也在慢慢的整理、发展。
先奠定一定的基础,不断的寻求发展,或许有一天可以爆发。
这些事情急不来,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一些资源。
不过仔细想想看,也应该拿出一定的成果,这样才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要不然只是仗着国舅的身份,只是不断的索要资源而不能给与回报,皇帝和皇后也会不高兴。
产、教、研,哪有那么容易!
第74章 不务正业
学校的发展建设让马寻很满意,他就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看到马寻回来,刘姝宁笑着开口,“夫君,先前让我整理的书卷整理出来了。”
马寻立刻问道,“只是找出来了?没帮我总结一下?”
刘姝宁抿嘴一笑说道,“这些太医院里也多有记载,用不着我多费心,自然有人弄好。”
到了书房后,马寻仔细的看着整理出来的资料。
开放性的伤口缝合,这也是有历史。
隋唐时代,就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清创缝合术外,对缝合伤口的材料亦有了改进和提高,最重要的发明是使用桑皮线缝合肠管和皮肤。
看着这些资料,马寻笑着开口,“省事了不少,我要做的事情就少了一些。”
刘姝宁笑着鼓励,“夫君要忙的事情可不少,也不知你为何有那么多奇思妙想?”
马寻开玩笑说道,“就是闲着没事瞎想,以前穷什么都做不了,现在想到了一些事情就算是做不出来成果,也能试一试,不怕亏了钱活不下去。”
刘姝宁随即也说道,“大都督府也派人送来了火器、战弓名录,大致的制造工艺也送来了。”
看到马寻点头,刘姝宁有些担心的说道,“火药司的人也来了,夫君总不会是要在府中制火药吧?”
“那肯定不会,我也怕炸了。”马寻连忙说道,“火药这东西本身就危险,我现在还琢磨着改良一下弓。”
刘姝宁奇怪的问道,“弓?现在军中的弓和火铳还不够厉害吗?”
明军的火器在如今这个年代优势很大,可以说独步天下。只是北边的蒙古也不差,以前也有不少的火器等,不比明军的装备差。
只不过蒙古有一个游牧民族的特点,那就是一旦被赶出中原王朝,他们很快就会失去一些生产力,冶炼技术会倒退的厉害。
现在的元军就是这样,火铳、火炮炸了等,就没得再用,很难有新的武器补给。而明军这边不一样,武器生产的速度很快,跟得上大军消耗。
被赶回草原的蒙古以后连生产铁锅的能力都不具备,朱元璋也严厉禁止铁器、茶叶等进入草原。
马寻笑着说道,“我们现在的弓基本上注重射程和效率,我就在想要是我加大尺寸、加大弓梢,是不是能让弓射的更远,杀伤力更大。”
刘姝宁仔细想了想之后说道,“只是这样一来,除非是力大之人才能拉开弓弦了,这就不好了。”
刘姝宁这么说肯定没问题,总有一些人是天才、天生神武,这些人可以轻易的突破一般人的极限。用这些人的标准去要求其他人,那也不现实。
就说弓箭,有些人轻松拉开重弓,但是不能要求所有将士都能拉开重弓。
“这就是我在考虑的事情,在不让士卒们更费力的情况下能拉开重弓,能够在军中制式装备,这才是有用。”马寻立刻笑着说道,“真要是找到了两全其美的法子,那就好了。”
虽然撅着屁股拉弓有些不雅观,但是能够杀死敌人就行了。
马寻也希望火器大爆发,可是这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的火铳在战场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可是也不会一下子取代冷兵器。
火器的发展是经历了数百年,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而马寻现在在考虑的,自然就是‘清弓’。这种弓弓体巨大、弓梢长并内嵌角片、有明显弦垫,甚至一度可以和早期的火药武器抗衡。
能够大量装备、造价不高、制造难度也不算大,这显然也是非常合适的一个选项。
至于复合弓之类的东西就想一想,耗费极大的力气弄出来了,无非就是马寻这些达官显贵私下拿着把玩,不可能在军中普及。
火器的发展如何,暂时很难看到答案,但是清弓很大概率能够立刻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