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3节

  再来一个豆芽清炒豆腐泡,豆泡切开和豆芽一起炒就行了。

  今天的主客是慧了和尚,故此还限制了他的发挥,否则要是煸炒点五花肉炒腐竹,或是来个腐竹红烧肉,那更绝。油豆腐也可以做豆腐酿肉,都是绝配。

  三菜一汤。

  王家庭中大榆树荫下,

  饭菜摆在石桌上,

  慧了头一次吃的有点顾不上形像,黄灿灿的小米粥没啥特别的,可是这几道菜太香了。

  色香味俱全。

  那个腐竹形如竹枝,色泽黄白,油光透明,咬一口,清香嫩滑,口感极佳。

  回味无穷,

  满口鲜甜。

  根本停不下来。

  慧了不敢吃太猛,免的影响自己马蹄寺下院当家的形像。

  王里正是主人,倒是没那么多顾虑,他是狼吞虎咽,一口接一口,还要忙里抽空喊一句好吃。

  “你们赶紧夹菜,客气啥。”

  “无逸,这就是你说的腐竹和油豆腐泡?确实好吃,真想不到这是豆子做成了,素菜做的比大鱼大肉都好吃。”

  三菜一汤,

  份量不多,这是李逸故意的,要是份量足,甚至份量太多,那吃的时候是爽,但饱过头后,就会有些不舒适感。

  那对菜品印象就会减分。

  最好就是要精致而少,得让人意犹未尽。

  能吃个五六分饱就好。

  菜份量少,装盘也更好看。

  三个大男人,三菜一汤,真不够吃饱的,很快,就全吃完了。

  李逸还看到王里正居然在舔盘,

  慧了也是把沙煲里的菜汤都倒进了碗里,和着小米粥吃的干干净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慧了放下舔尽的碗,还赶紧解释了一句。

  “大师说的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慧了看着他,“这句诗是哪位诗人新作?以前未曾听过?”

  “我也是之前无意中听来的,忘记是谁的诗了。”李逸随口糊弄。

  王里正放下被他舔的干干净净,连点汤汁油星都没了的盘子,满足的道:“从没想到,这东西如此鲜美。庄主,我这贤侄的腐竹、豆泡很了不得,这厨艺也更了不得,说句实在话,我在马蹄寺也吃过不少次斋饭,你们寺里的素鸡,比这个差远了。”

  慧了也挺认同。

  李逸这个时候也是打蛇随棍上,“庄主,马蹄寺施主、信众甚多,寺中常备庙饭,这腐竹、豆泡都挺不错的,何不订购一些,我们每日送货上门,保证新鲜干净。”

  王里正转头对李逸又道:“马蹄寺可是皇家敕建寺院,地位尊崇,你若给寺中供菜,一定得保证最好的,价格这块,你也得实惠一些。”

  “这个请二叔放心,这个腐竹、油豆腐泡你们刚也尝了,不可多得的好东西。就是制作极不易,比如说这油豆腐泡,一斤干豆腐坯,要用五六两油才能炸出来,而这腐竹虽不用油,但需要烘烤晾晒”

  做了许多铺垫后,

  慧了也是明白了他意思,知道肯定不会便宜,但对马蹄寺来说,买点菜哪里需要考虑价格。尤其是这腐竹和豆泡很稀少,正好用来招待寺中大施主。

  慧了关心的是能供应多少,能否长期供应。

  “每天十斤腐竹、十斤豆泡,能保证供应吗?”慧了问。

  李逸都惊讶于他要的量,一斤腐竹泡发后能炒五六盘。

  一天十斤,五六十盘?

  “马蹄寺上百僧人,另外寺里还有不少碾房、质库等产业的,寺中香火又旺盛,”王里正在旁边提醒他,一天每样十斤还真不算多。

  “庄主,每天腐竹、豆泡各十斤,绝没问题。”李逸也是意外惊喜了,这头单生意就是个大单。

  慧了当即就拍板订了,至于价格反而他并没太在意。

  李逸估算了下成本,一斤腐竹的黄豆成本是五十二钱,油豆腐泡的油和豆子成本是每斤六十七钱,

  “若是长期供货,腐竹、油豆腐只要一百五一斤。”李逸报的猪肉价。

  慧了摇了摇头,

  “腐竹、豆泡,这可是难得的好东西,一斗小米换一斤吧,腐竹和豆泡都这个价。”

  慧了提出用寺中的粟米交易,一斗小米换一斤,反向砍价,主动涨到二百一十六钱一斤了。

  这比二百钱一斤的羊肉还贵点,但他知道事情反常必有妖,“庄主还有啥吩咐?”

  慧了先是对着他伸出三个指头,然后又收回一根指头。

  李逸居然看懂了,

  一天供应腐竹、豆泡各十斤,供应价是一斗小米一斤,那一天寺里给他两石小米。这大和尚想要三分之一的回扣。

  胃口很大,

  二百一十六钱一斤,他要拿走七十二钱,留给李逸的实际是一百四十四钱一斤,比李逸提的一百五,其实还少了六钱。

  这口扣要的有点多,李逸笑着摇了摇头。

  慧了沉吟片刻,“那就一斗大米换一斤腐竹或豆泡,”

  大米一斗三百六十钱,小米一斗二百一十六,这中间差价可就很大了。还是原来的回扣,一斤胖和尚拿走一百二,李逸则拿二百四。

  胖和尚一斤比刚才多拿四十八钱,而李逸一斤也能多得九十六钱。

  慧了一天能吃两千四百钱的回扣,留给李逸四千八百钱。

  合作共赢,谁都没吃亏,只有马蹄寺多掏了钱。

  这样的好事,李逸没理由拒绝,不让慧了拿,慧了又岂会让他的货进马蹄寺。

  二十斤腐竹、豆泡,主要的材料成本才不到一千二百钱,李逸拿四千八,毛利还有三千六,甚至能说是暴利。

  约好明天开始,李逸便给马蹄寺供货,去了寺里直接找慧了就行。

  送走慧了,李逸对王里正一通感激,说明天给王里正再送几斤腐竹、豆泡来。

  “那么客气做什么,”王里正拍了拍李逸肩膀,“明日你送腐竹到寺里后,最好是给寺中无尽藏库布施一分心意。

  马蹄寺是三阶教,他们的无尽藏库劝人布施,普通的布施分三等,一等是日舍钱一分或一合粟,一年不过三十六钱或三斗粟。二等的是日别施钱十六分,第三等是日别施钱三十分。

  每年正月四日,是三阶教创教祖师信行忌日,这一天会有更盛大的施舍活动。

  三阶教做为此时关中地区最活跃的一个教派,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更称的上是最有钱的一个教派。

  他们的无尽藏库除了信众布施外,更大的财源其实是他们世俗化的产业经营,他们放贷、他们买卖田地、经营工商,早就已经背离了信行创立三阶教时的原旨。

  以前信行是个苦行僧,要求三阶僧人每天只能吃一餐,且得是化缘乞食,在寺里吃饭那是耻辱。

  但现在三阶教却是关中最富有的教派,如慧了更是充满贪欲。

  “谢王叔提醒,明日我就布施三斗粟。”

  “三阶教在关中上百佛寺,还有许多非三阶教的寺院,也有些设有三阶院,他若能跟三阶教搞好关系,到时仅是三阶教寺院供货腐竹豆泡,你都供不过来。”

  李逸心里却隐隐觉得这个三阶教有点太猛了,这样下去只怕不仅其它各教派难以容忍他们,就是朝廷只怕也不能容忍的。

  自己跟他们往来,不是得小心谨慎一些。

  生意归生意,别掺合其它,布施个三斗粟意思下就行了。

  李逸告辞回家,

  厨房里把自己带来的炒锅收拾带走,王家胖厨房见识到他这炒锅神奇后,也是挺羡慕的,询问这小釜哪买的。

  “冯家堡子冯六郎家铁匠铺订制的,四匹半绢一口,这叫炒锅,适合炒菜。”

  听到这价,胖厨娘直摇头,一口小釜居然要半头牛。

  那边王里正听到后,倒是笑道,“明天我就派人去冯六郎铺里订制两个,这炒菜实在太香了,半头牛也值。”

  里正家奴仆成群,牛羊满圈,不差这点。

第24章 晚风轻拂

  晚风轻拂,

  李逸信马由缰,傍晚的风凉爽且自由,带着成功的香甜味。

  等回到罗家湾时天已经全黑,

  “无逸。”

  突然,桥头大槐树下窜出来个黑影,把马都吓了一跳,差点把李逸摔了。

  “三娘?你怎么这么晚还在这?”

  “我见你这么晚还没回来,等你。”

  “这蚊子都能把人抬走了,你还在这傻傻喂蚊子,赶紧回家。”

  李逸下马,牵着马往无极院走,三娘跟着,“你说等你好消息,怎么样了?”

  “嗯,成了,马蹄寺明天开始,要我们每天供十斤腐竹、十斤油豆腐,这买卖成了,以后说不定还能再搭上些豆腐、豆芽、咸豆豉、这些生意呢。”

  小院里,

  秀芝和兰香六人也还在等着李逸回来,

  “你们还没吃饭?”

  听说他们都在等自己回来,李逸挺意外的,“我不是说了我在碾庄吃晚饭么,赶紧吃饭吧。”

  三娘拉着李逸在院里辣蓼烟堆边圪蹴着,询问他具体情况。

  当李逸说一斤腐竹或豆泡换一斗大米时,三娘都惊呼出声,不敢相信。

  等李逸说还要给每斤一百二十钱的回扣,三娘倒反而是松了口气的样子,“那咱一斤也还有二百四十钱呢,卖的比羊肉还贵了。你之前说四个豆泡卖十钱,都还卖不到这么多。”

  “这两天已经做好了一些腐竹了,油豆腐天热不好存,今晚就现做。幸好今天泡的豆子多,要不然明天的货还赶不上。”

  她兴奋的数着指着计算,十斤油豆腐得泡五斤豆子,十斤腐竹要二十斤豆子,“桥头卖豆浆豆脑的生意也挺好,今天五斗豆子的豆浆豆脑小半天就卖完了”

  李逸闻着那辛辣的烟味,提醒三娘该上正轨了。

  “咱这个豆腐作坊有了稳定的销路,得添些人手了,我呢是这样想的,”

  罗家原来自己做豆腐卖,现在李逸跟三娘合伙干作坊,肯定得分清楚的,以后买黄豆买油,甚至买柴火,雇人,这些肯定都得一码是一码。

  赚了钱,刨去成本,也得按份子分。

  “我建议啊,你阿耶不要再去做豆腐卖了,这个现在做的人多,赚不到啥钱。你阿耶要是愿意呢,我们可以雇他来我们作坊,还有你两个嫂子,也可以雇她们来我们作坊做事,磨豆腐煮豆浆啊、桥头摊子啊,还有挑腐皮烘腐竹炸油豆腐等,”

首节上一节23/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