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8节

  在没有青蒿素、金鸡纳霜这些治疟药前,中药常山可谓是治疟疾首选。之前给李世民用的药也是常山的方,只不过方不同,药也不同,效果不好。

  李世民拿着那张黄麻纸,无比感叹的道:“若是试用效果真的很好,无逸你可又再立一大功。

  来我秦王府吧,我向陛下保举你为秦王府典签,你别嫌这仅是从八品下小官,先屈就一下,一步步来,绝不会委屈你。”

  典签,以前叫签帅。

  南朝时,惯以年幼皇子出镇地方,皇帝会特派亲信担任王府典签,品级虽低,但实权在长史之上,后来权力越来越重,就算是成年皇子或他人出任刺史,亦被典签控制,当时人称,诸州唯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

  不过到如今,典签再无这种特权,仅仅只是王府里掌宣传书教的小官。

  从九品的太子正字,正九品的秘书省校书,李逸都拒绝了,

  现在这个从八品的秦王府典签,他想了想还是摇头拒绝了。

  皇帝敕授,太子拉拢,李逸都拒绝了,现在却立马接受秦王府官,皇帝老李可能无所谓,但太子李建成估计不会轻易放过他。

  再缓缓,他现在这身板还太小,经不起太子的摧残打击。

  见李逸拒绝,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你来,我请陛下授你为秦王府文学,”

  “嘶!”

  房杜二人同时吸了口气。

  亲王府文学,这可是从六品上。李世民现在的秦王府文学姚思廉,那是名门之后,当代名士,做过南陈衡阳王府法曹参军、会稽王主簿,隋朝汉王府行参军、掌记室,后来是代王侍读。

  李渊攻入长安时,代王府僚属跑光了,就姚思廉不离左右,唐兵涌入,姚思廉一番话喝斥住了士兵,李渊都称他为忠烈之士,特授封他为李世民的文学。

  李逸跟姚一比相差太远了。

  李世民后来还有一位文学,就是褚遂良他爹褚亮,现在薛举那当黄门侍郎呢。

  “李逸何德何能,岂敢为秦王文学,”

  李逸再次拒绝李世民的征辟,理由嘛也还是刚还俗又年轻不知世事,也放心不下刚开办的无极学堂等等。

  “若是这柴胡截疟饮验证有用,殿下到时可以赏赐我点钱帛就行,哈哈哈。”

  李世民也不由的摇着头笑了。

  被连续拒绝几次,还是有点让人失望的。

  “李逸碰到了一个麻烦事,今日登门拜访杜公,其实也是来寻求帮助的。”

  “哦,什么麻烦尽管说来,我帮你解决。”李世民大气的道。

  “这事说来也是很蹊跷,”李逸便把罗家堡村民失踪之事说了出来,还把他的的猜测,有人可能是冲着他的作坊生产方子来的也说了。

  李世民思索片刻,“还真有可能,这事你放心,我马上派人去查。”

  “听说太子殿下赐了你一条七环金蹀躞带,怎么没见你带?”李世民看着李逸腰上那条铜蹀躞带笑问。

  “太子赏赐不敢辞,但李逸在乡下教书,哪能戴金带呢。”

  这回答还算让李世民满意。

  “你既然有了太子赐的金蹀躞带,我就不再送了,我送你点别的吧,”

  李世民提笔,在纸上写下赠黄金三十铤几个字,“三水,你回王府取三十铤黄金来。”

  侯三水接过纸,低声问了句:“大铤小铤?”

  黄金贵重,并非一般流通货币,主要是用于进贡朝廷,和赏赐臣子的,金铤和金条的区别主要是一个块状一个条状。

  金铤有大型金铤和一般金铤两种,大型的形状为束腰型,又叫猪腰金,重量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二两半、十两几种,主要是用于贮藏库金。

  一般金铤则是直型,大铤三两、中铤一两、小铤半两,这种金铤更多是用于赏赐,便于使用。

  “大铤,三十铤。”李世民豪爽道。

  李逸听的怦然心动,好幸福的感觉,九十两黄金,最硬的通货了,不过他还是站了出来,“殿下,李逸可不敢受此厚赏,太多了。”

  房玄龄在旁边笑道:“无逸此话莫非八十两就收了?”

  杜如晦也哈哈大笑。

  “那药方是我师傅留下的,我将他献给朝廷,若是能医治更多的病人,也是利国利民。”李逸嘿嘿笑道。

  “该赏还是得赏,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韩非子也早说过,功必赏,过必罚,误必惩,绩必奖。”李世民手一挥,“你不要不好意思,这都是你该得的,若是药方好用,到时另有重赏。”

  侯三水有些羡慕妒忌的看了李逸一眼,拿着李世民那张手书回秦王府取黄金去了。

第70章 破案了

  杜如晦宅贵客临门,

  特吩咐厨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李逸也算见识了贵族们的珍馐美馔,真的不仅仅是排场。

  先上来一道冷修羊,这是一道凉菜。李逸看着有点像白切羊肉,问了下说是将羊肉加香料煮熟,趁热去骨,再将肉块压平,吃时再切薄片,夏季时吃极是美味。

  李逸夹起尝了一块,不膻不腥,肉质紧密,口感Q弹,色鲜味醇,蘸上点特制调料,那更是风味独特,肥而不腻。带着皮的冷修羊,层次分明,口齿留香。

  “香。”李逸竖起大拇指。

  李世民尝过后说这是同州羊,

  “殿下高明,这确实来自同州沙苑的羊。”杜如晦道,同州羊,是长安人最喜欢吃的羊,也是他们心中羊肉第一名,比盐州滩羊还受欢迎。

  杜如晦今天这顿待客宴,以羊肉为主,还有几分胡风。

  接着又上来古楼子,这相当于肉胡饼的豪门进阶吃法,每个古楼子,用羊肉一斤,夹在几层的胡饼中间,再夹上豆豉、黑胡椒等调料,加上奶酪,放大炉子里烤,等到肉半熟时就拿出来吃。

  王乡长和王里正今天也是沾了李逸的光,都能成为杜家座上客,他切开面前的古楼子,看到里面一粒粒的黑胡椒,惊叹无比,对旁边李逸小声道:“现在长安的胡椒你知道多贵吗,一两胡椒卖一两黄金,被称做黑黄金,一粒胡椒都能值二三十钱,这古楼子里最费钱的不是那斤羊肉,而是胡椒啊,这个古楼子里的胡椒,都得值五六百钱。”

  这就是贵族名门低调的奢华么,矿泉水瓶装茅台?

  同样是吃胡饼,李逸在东市买的邹骆驼家的肉胡饼,里面放的是一两羊肉加大葱,三娘在罗家桥头卖的肉胡饼,里面放的是田鸡肉、田鼠肉,

  而杜如晦家的胡饼,里面不仅直接放一斤羊肉,黑胡椒还放了二三十粒,饼、羊肉、胡椒等,料就值千钱了。

  这也再次提醒了李逸,粟特胡商们从西域贩香料来中原,是真赚钱啊。粟特人说胡椒来自天竺,但实际上南洋才是胡椒丁香等香料的最主要产地,要是能打通一条从大唐到南洋的香料贸易航线,那里面的利润可想而知。

  杜如晦身为五品职官,朝廷每个月都会供给他九只羊,当然以他京兆杜氏的身份,不用朝廷供羊也一样能顿顿吃同州羊。

  管他二百钱一斤羊肉还是几十钱一斤羊肉,对杜家吃羊肉都没影响。

  杜家的席上是没猪肉的,杜如晦笑着说猪肉狗肉都上不得席面,“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者必病风。”

  他还笑着说上次他两儿子打架,气的他罚兄弟俩吃猪肉,杜构兄弟俩边吃边吐,恶心无比。杜如晦则威胁他们下次再敢打架,不仅罚他们吃猪肉还要加酥。

  李逸听的想笑,名门贵族的惩罚居然是吃猪肉?

  这样的惩罚要是对罗家堡村民,大家能争着受罚,他修房子时买点猪蹄猪头猪下水炖煮,大家都连呼村长大方呢。

  对于缺少营养的百姓来说,猪肉可没有那么多坏处,相反还能补气血强筋骨呢。

  不过李逸也知道为何上层贵族不喜猪肉,这时代百姓养猪,都是跟厕所在一起的,猪和狗真的会吃屎。

  这让高高在上的贵族们,怎么能不一想到就犯恶心呢。

  都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是武川勋贵,而武川勋贵,又被称为混血家族,哪怕缔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仍然胡风很重。

  他们对羊肉也是格外的推崇喜欢。

  古楼子还没吃完,侍女又送上一道菜。

  “这是玉尖面,用消熊、栈鹿为内馅蒸成。”

  李逸看着年轻婢女送到他案上的菜,不就是包子吗?

  消熊、栈鹿是啥,难道是熊肉鹿肉包子?

  李逸的疑惑让李世民哈哈大笑,“消熊乃熊白也,是熊背上的脂肪,此乃熊脂肪里最精华者也,栈鹿是精心饲养的鹿,以熊脂搭配鹿肉调酿细馅,用面皮包成细尖形蒸熟,便是细尖面也。”

  熊油鹿肉馅包子,李逸以前听都没听过,

  赶紧尝一个,

  包子皮很细嫩,里面的鹿肉馅很鲜,他还吃到了香菇的味道,

  没有想象中的熊油会很腥膻,倒是感觉熊油包子特香。

  细尖面个头不大,李逸一口气炫了四个。

  大家看他那吃相,都哈哈大笑,李逸一点不觉得不好意思。

  “真香。”

  杜如晦说杜家有自己的鹿场,养了鹿,一般贵族们想吃鹿,那得从皇家鹿场买,皇帝有长安最大的鹿场,不仅供宫廷,也会卖些给贵族们。

  当然,贵族们也可以自己去猎鹿,或是买别人猎下的,但终究不如自家养的吃起来方便。

  至于熊脂,那就是猎的了。

  继续上菜,这次是一道羹汤,婢女介绍道:“此汤名为回汤武库,是用羊、牛、鹿、鱼、鸽、兔、鹅、鸡、鸭等十三种食材熬汤,汤好再下饼。”

  李逸看着面前这一大碗,

  就是一碗面,但用了十三种肉食材先熬汤再煮面,可以说是的终极进阶版。

  先舀口汤,

  鲜,鲜美无比。

  浓香醇厚,

  再舀点面片,嗯,嫩滑却又不失筋道。

  这碗面料足却又味道不杂,难得。

  最后一道菜是鱼,

  鲜鲫银丝,香芹碧涧羹。

  大板鲫端上来,厨娘现切,那厨娘动作娴熟,活鱼去鳞去腮斩尾放血,去内脏剔鱼肉,去皮,切片,再切成银丝,

  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

  很快,银丝装碟,每人面前一份。

  还有配菜,酸荞头、香菜、紫苏叶、生姜丝等二十余种料。

  李逸看着面前那碟晶莹剔透的鱼生,

  没尝,

  他怕寄生虫,

  这可是淡水鱼啊,

  人家广西老表吃鱼生还要配公文包呢,

  李逸拍了拍肚皮,“吃饱了,吃不下了,早知道后面还有这样的美味,刚才就应当少吃点。”

  这话惹的李世民他们又大笑。

  众人都很喜欢这道鲜鲫银丝,尤其是李世民麾下的两员猛将侯君集和许洛仁,这两人是他形影不离的侍卫队长,也是他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伙伴,两人吃鱼生那个猛啊,

首节上一节68/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