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都是为了大汉! 第356节

  只是如今境遇有所不同,大汉如今可不是为了搞垮蜀地才改穿冬衣,而是真的需要冬衣。

  其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刘璋国破人亡,而仅仅是要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木棉。

  可即便如此,诸葛亮还是蹙眉。

  “如此行径,恐伤蜀地百姓。”

  “……”

  若是常人,司马懿早就拂袖而去!

  但对于诸葛亮的为人,司马懿还是清楚的。诸葛亮实乃君子,其确实是在担心蜀地百姓将来因为缺粮而面临困顿的危局。

  不过理解归理解,司马懿还是以为,只要能够达成目的,必然在所不惜!

  “孔明不要杞人忧天。”

  “我方才虽然说蜀地百姓将来会争先恐后的种植木棉,但是有这个资格的,你以为当真是蜀地的百姓?”

  蜀地因为封闭,其豪族之盛,还在江东之上!

  不过是因为蜀地的自然条件实在太好,所以才显得平和安定。

  可即便如此,司马懿也不信普通百姓连肚子都没填饱,就要想办法去种植木棉创收。

  最后干这活的,肯定还是蜀地的诸多豪族!

  既然如此,那何必要为蜀地的百姓而担忧?

  难不成司马懿不用此计,蜀地的豪族就会厚待蜀地的百姓不成?

  而且司马懿也认真道:“陛下有些话,孔明实在也应该听听。”

  “陛下说话虽然粗鄙,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许多都颇有道理。”

  “上次陛下就说,世间万事,皆分一个主次。”

  “抓住主要,舍弃次要,才能够成事!”

  “只有赶紧凑齐冬衣,陛下才能够太平北方乱贼。而只有解除北方的威胁,才能够对蜀地用兵。”

  “到时候,陛下在蜀地进行均田,难道不比让蜀地百姓如今当佃户来的富裕幸福吗?”

  诸葛亮听后,亦是没有反驳,而是点头赞同。

  “吾非瞻前顾后之人,只是觉得天下兴之,百姓苦也;天下亡之,百姓亦苦也。”

  司马懿只是耸耸肩。

  显然,因为出身的缘故,司马懿并没有诸葛亮的那般认知,但因为诸葛亮为人,所以虽不认同,可却依旧尊重。

  二人将此五策献给刘邈,用以解决冬衣之事。

  刘邈看到二人都用上贸易战了,那还能怎么做?

  即便是刘邈,也想不到如此全面的解决方式,故此当然是欣然同意!

  直到此时,诸葛亮和司马懿才正式与刘邈一同讨论起第五条。

  之前诸葛亮不与司马懿讨论,是因为知道此事,只有刘邈能够做主!

  他们要踏上的,是一条前途渺茫的艰难之路!

  踏上这条道路,必然要有一个帝国的全力支持,同时也要有一个如张骞那样有着莫大勇气的人!

  而这些,都要刘邈不惜成本,不惜代价的去支持!

  但两人也有些忐忑。

  当年汉武帝支持张骞,那是因为匈奴真的是大汉的威胁,是可能将大汉置于死地的对手!

  正是在这莫大的压力下,才有张骞凿通西域的战绩!

  但如今,大汉在南面却没有半点利益,有的,只是一个司马懿猜测可能存在着的,并未作用未知的植被。

  如此不成正比的付出,司马懿不确定刘邈是否会下这样的血本去完成此事。

  但刘邈的反应显然出乎了二人的预料。

  “居然这么晚才想到南方……亏你二人还一个姓诸葛,一个姓司马。”

  刘邈的话惹得两人心中一阵嘀咕,显然不知道自己的姓氏又怎么招惹刘邈了。

  “而且不但慢,还笨!”

  笨?

  诸葛亮和司马懿虽然谦虚,但是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听别人骂自己笨的!

  刘邈看二人的眼神充满蔑视:“怎么?不服?”

  “换衣服!朕领你们出去,看看什么是聪明人的做法!”

第364章 某方面的迫切需求

  诸葛亮、司马懿都奇怪,不知道刘邈是要领他们去哪里,但还是乖乖换上衣服,跟着刘邈出了宫城。

  “这,这是女闾?”

  二人神情逐渐呆滞。

  “怎么?你二人不常来?”

  “不是不常来,是压根没来过!”

  “那你们活着有什么意思?”

  “……”

  二人都以为刘邈不过是在戏弄自己,所以都开始生闷气,认为刘邈不过是借着商议正事的缘由领自己来逛女闾……

  “啧!你二人还年轻,都不知道女闾的好啊!”

  刘邈大声询问前面赶车的周泰

  “幼平!告诉他们!女闾里有什么?”

  “有女人!”

  “还有呢?”

  “有看女人的男人!”

  “哈哈哈!对喽!”

  刘邈笑道:“最重要的,是有人!”

  “你二人一天将自己关在屋中,以为翻翻公文,问问属吏,就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

  “告诉你们!你们还嫩着呢!”

  “当一名好官,首先得学会去女闾!”

  言语间,马车已经抵达女闾。

  此时已值傍晚,正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时候。

  刘邈领诸葛亮和司马懿来到二楼一处位子最好的地方。

  诸葛亮和司马懿显然是真的头一次来到这种地方,多少有些局促。

  相比之下,刘邈和周泰无疑娴熟的多!

  “店家!来几盘好菜!几盘好酒!几个好姑娘!帐都记陈武账上!”

  “好嘞!”

  不一会,店家就端上饭菜,同时几名身穿丝绸的侍女也一并上来依偎在众人身边。

  司马懿,既来之则安之。

  但诸葛亮明显有些抗拒,而刘邈直接给他换了个人。

  “陛……主公,这不是换人的事!”

  刘邈摇头,指着诸葛亮旁边的侍女:“她不一样!”

  诸葛亮上下打量侍女一番,没看出什么不一样。

  “她真的不一样!她懂《春秋》,还读过《管子》!不信你问问?”

  诸葛亮白皙的面庞上顿时闪过潮红,显然以为刘邈又在戏耍他。

  “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岂料,那女子竟然真的背出《管子》中的言论!

  你还真会啊?

  诸葛亮的注意力立即被对方吸引。

  “若民不能均又如何?”

  “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

  包括司马懿,都用无语的眼神看向诸葛亮。

  你还真聊上了?

  这个时候,不应该摸摸小手吗?

  你如此正人君子,让我们怎么办?

  就在众人心中都开始吐槽诸葛亮的时候,在楼梯处忽然传来喧闹。

  “什么叫我的位置被占了?!”

  “袁公子,主要是有贵客!”

  “贵客?有多贵?让我看看!他还能比我贵不成?”

  袁耀怒气冲冲登上二楼,但一看清窗边坐着那人容貌,就脚底抹油想要溜走。

  “滚过来!”

  “唉,陛下……”

  “外面叫姐夫!”

  刘邈瞪着袁耀:“常客啊?”

  袁耀露出腼腆的笑容:“不常来,不常来,比不上姐夫。”

  “嗯?”

  “不是,不是,是比姐夫常来!也不是……”

  袁耀已经快哭了!

  刘邈眯着眼睛,随后却忽然放松一笑。

  “确实贵啊!你可是后将军之子,汝南袁氏的嫡系!放到北面,就是袁绍也得封你为王不是?看来我确实是亏待你了……”

首节上一节356/358下一节尾节目录